海淀区是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区,两年多以来,围绕试点六大行动开展全面探索,10所试点集团(校)结合各校实际,先行先试,扎实推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加强试点集团(校)的交流学习,明确本学期工作目标与重点任务,优化实施路径,深化推进试点工作,确保取得预期成果成效,并面向全区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3月20日下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召开海淀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项目试点集团(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交流会。海淀区教委智慧办主任刘大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姚守梅、党委书记申军红,校长助理钟建业、邵文武,相关部门的干部和老师,以及来自10所试点集团(校)的20多位项目负责人和核心成员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海淀进校师训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张晓主持。
会议现场
会议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10所试点集团(校)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交流;二是项目组反馈及本学期区级重点工作说明;三是专家指导;四是领导讲话。
试点集团(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交流
10所试点集团(校)聚焦人工智能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助力作业提质、促进联合教研提质以及助力精准培训试点行动,做新学期工作计划交流。
人工智能促进课堂教学提质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教育集团、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北京市海淀区上庄中心小学:借助技术平台或工具,在常态化实践中,优化现有双师课堂模式、建设优质资源库;基于精准教学系统,实现教学资源精准推送、赋能学生个性化学习;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展教育教学创新实践。
人工智能助力作业提质
北京市育英学校、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北京市八一学校: 基于学生学业测评数据,优化作业设计与教学实施,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人工智能促进联合教研提质
海淀进校教育集团、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教育集团、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教育集团、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基于智能分析系统、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常态化开展联合教研。
人工智能助力精准培训
北京市八一学校:优化平台建设,升级学校教师画像,实现教师培训资源精准推送。
试点集团(校)做工作计划交流
项目组反馈及本学期区级重点工作介绍
海淀进校师训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张晓代表师训部人工智能项目组,以“聚焦行动 区校协同 纵深推进”为题,做试点集团(校)新学期工作计划反馈及区级重点工作介绍。
聚焦试点行动任务,项目组系统梳理10所试点集团(校)工作计划的亮点,并反馈具体实施建议;强调从团队建设、整合设计、纵深推进、成效检验与培育成果的角度优化工作顶层设计;并从过程指导、平台搭建、培育成果的角度,介绍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区级重点工作,旨在充分发挥试点集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优秀经验推广辐射。
张晓副主任(主持工作)做计划反馈
专家指导
海淀进校校长助理钟建业对各试点集团(校)工作的整体设计和扎实推进表示肯定,并提出了3点建议:
1.聚焦承担的试点行动和具体任务,基于本校特色开展实践与研究,应用人工智能助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2.要在试点行动中进一步突出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大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边研究、边实践、边提炼成果。
3.针对参与实践与研究的教师群体,注重开展数字素养提升培训;注重项目总结与反思,真正实现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钟建业校长助理做指导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提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无人区”和“深水区”。10所试点集团(校)在海淀进校的引领下开展的创新性探索,体现了海淀教育敢为人先的格局和水平。下一步的试点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在转型上下功夫。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最核心、最重要的是转型。要创新性地开展试点工作,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2.在机制上下功夫。机制的突破对于试点工作的持续推进发挥着最根本的作用,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试点工作的新探索。3.在理念引领上下功夫。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企业的跨界合作,创新开展数字化研修和培训;注重通过试点工作,实现教师发展的减负提质增效。
曹培杰副所长做指导
领导讲话
海淀进校校长姚守梅对试点集团(校)的工作计划予以肯定,结合试点工作背景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强调要加强区校协同、校内联动,干部、教师组成攻坚团队、协同探索研究,共同开辟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赛道。
姚守梅校长讲话
1.提高站位认识,达成理念共识。试点工作要和“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教育强国建设、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及海淀区决胜人工智能新赛道等重要战略行动保持同频共振,10所试点集团(校)是有组织的、先行先试的先锋队,深入推进智能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融合。
2.优化工作计划,形成进阶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应用驱动,紧扣六大试点行动规划,在上学期工作总结的基础上系统而精细地厘清工作基础、制定本年度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难点,进一步优化工作计划,实现进阶发展、迭代升级。
3.整合推进行动,助力减负增效。厘清所选行动的底层逻辑,将试点任务与学校常态化教学、教研工作整合推进;加强人机协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差异化教学,切实助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减负增效。
4.坚持成果导向,做好示范引领。2024年是项目全面推进的攻坚之年,要有整体规划意识,在纵深推进试点工作的同时,对标教育部的整体要求,注重凝练可推广的范式、模式和案例,确保项目能够产出实实在在的成果。
海淀区教委智慧办主任刘大鹏充分肯定了海淀进校两年多以来带领10所试点集团(校)开展六大行动实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对于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的新要求、新思路,对10所试点集团(校)提出希望和要求。
刘大鹏主任讲话
1.提升认知能力。提高思想站位与认识,精准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要求,紧跟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更新,与时俱进调整项目整体工作目标、试点行动工作目标;通过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示范性培训、优秀应用案例分享,促进全区教师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大模型应用能力的提升,充分挖掘技术对教育教学减负增效的实际作用。
2.提升分析能力。要统筹思考、一体化设计所选试点行动需要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聚焦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真实问题的解决,选择适宜的技术产品,尤其是要正确处理人机关系,划分好人机协同系统中的权限、责任。
3.提升行动力。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教育变革,作为海淀教师,应迅速转变角色认知,主动拥抱、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大模型,助力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本次会议通过计划交流,互学互鉴;通过专家和领导的引领,锚定目标、明晰路径。试点集团(校)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明确本学期的工作目标与重点任务,优化工作实施路径,深入推进试点工作,出成效、出成果,以人工智能助推试点集团(校)教师队伍建设,并面向全区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文:韩硕、谢婧、张晓
图:徐磊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