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凝练成果共提升 凝聚智慧再出发
——海淀进校师训部召开培训项目总结会
2024-01-26 09:09

学期末,海淀进校师训部创新培训项目总结交流方式,探索市区校联动、研训一体工作交流机制,近期围绕“凝练成果共提升 凝聚智慧再出发”主题,召开培训项目总结会。邀请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汤丰林从市级层面进行专家指导,邀请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校长陈恒华、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副校长贾素艳从中小学层面提建议和需求,邀请海淀进校校长助理、中学教研室主任崔琰和小学教研室主任柏春庆从教研部门角度推进研训一体,邀请海淀区名师工作站主任邵文武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全链条支持体系构建。海淀进校党委书记申军红、师训部全体干部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海淀进校师训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张晓主持。 


会议现场


张晓副主任(主持工作)主持会议并介绍项目整体架构

会议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各项目做工作总结与计划交流;二是互动交流;三是专家指导;四是领导讲话。 

海淀进校师训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张晓首先介绍了培训项目的整体架构。 



各项目工作总结与计划交流

新任教师培训项目负责人韩民扬、崔莹莹分别以“‘双线三类四维’新任教师师德培训课程设计与实践”和“聚焦教学基本功 赋能适应性学习”为题,做海淀区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共培训总结与下学期工作计划交流。公共师德培训课程遵循教师学习规律和师德发展机制,构建出“三类四维”课程体系,助力新任教师师德提升。下学期,项目将聚焦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升,开展学科培训。 



成长期教师研修项目负责人李琳琳以“提升教师胜任力 实现进阶新发展”为题,介绍了研修课程顶层设计和培训模式。围绕成长期教师胜任力提升,以“任务驱动、实践导向、项目联动和搭建平台”为项目定位,以素养导向下的学科关键问题为主线,以课堂教学实践为抓手,助力成长期教师发展,为区域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充足的后备力量。 


李琳琳老师做汇报

骨干教师研修项目负责人李海刚、樊凯以“课程育人视域下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领导力提升”为题,做项目工作总结与计划交流。骨干教师研修课程以领导力提升为主题,系统构建研修目标及课程体系,开展公共、专业和拓展三类课程。下一阶段,项目将围绕“统筹与众筹”“双向与多元”“精准与智慧”三组关键词,持续提升研修的专业化、科学化与标准化水平。 


校本研修项目负责人迟淑玲以“聚焦关键 持续优化 协同共进——海淀高质量校本研修新生态的实践探索”为题,对校本研修邀约展示活动、“十四五”时期校本研修工作中期交流、教研组长课例研修三项重点工作进行总结。项目聚焦校本研修的关键主题、关键任务和关键群体,通过持续优化工作机制、方法和流程,实现区域、学区、集团、学校的协同共进。 


迟淑玲老师做汇报

人工智能项目负责人李佳、韩硕以“问题导向 协同推进 凝练成果”为题,做工作总结与计划交流。依据海淀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试点行动规划,项目聚焦教师研修空间建设、精准培训路径探索、区校协同机制建设等关键问题开展研究与实践,凝练成果。下一阶段,项目将创新区校协同机制,探索人机协同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国培计划项目和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协同提质项目负责人谢婧,以“1+4协同发展 助推县级教师发展机构能力提升”为题做项目总结。项目采用“1+4协同发展”模式,构建出“三单元十模块”课程,协同推进内蒙古科右前旗、科右中旗和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福贡县的教师发展机构建设、专兼职教研员和培训者能力提升。 


谢婧老师做汇报

互动交流

海淀进校小学教研室主任柏春庆提出,师训部各项目工作具有系统性、引领性、实效性。各项目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做出系统设计,以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为引领性目标,设计与实施系列培训,采用多元的实施与评价方式,提升培训的实效性。 


柏春庆主任发言

海淀进校校长助理、中学教研室主任崔琰肯定了师训部工作的系统性,围绕如何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议教研与师训两个部门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融通与互补,创新教师评价思路,为教师发展提供平台。


崔琰校长助理发言

海淀区名师工作站主任邵文武用“六有”阐释对教师培训的理解。有源,教师培训源于教师需求;有魂,教师培训课程应以师德为先、学科为重;有层,要开展分层分类培训;有效,要调动教师主动发展愿望,确保培训的有效性;有联,希望师训部和名师工作站有机联动;有延,要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持与服务。


邵文武主任发言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校长陈恒华指出,通过本次会议,系统了解了海淀进校全覆盖、全链条的教师培训体系,师训部各项目研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对于学校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要将区、校两级教师培训体系整合、对接、互动,从而实现提质减负的培训目标,共同助力教师的成长。


陈恒华校长发言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副校长贾素艳,对师训部各项目精准构建培训课程并组织实施表示肯定。贾校长指出,要结合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不断优化校本研修体系,实现研训一体;要进一步探索区校两级培训的对接与联动,实现提质减负,共同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 


贾素艳副校长发言

专家指导

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汤丰林总结了对本次会议的五点感受:

1.专业。每个项目的工作都建立在专业的研究基础上,并且进行了深度的反思。2.务实。体现在问题取向、实践取向,把培训成果转化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3.规范。每一类培训都有标准、有流程且逐年完善,符合教师发展的规律。4.精准。体现在对需求进行精准调研,对教师学习、能力提升和实践转化提供工具支持。5.潜力。海淀进校的培训者队伍涌动着研究创新的动力,以及不断提高、超越自我的张力。

当前,教师培训机构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下一步的工作要处理好三个关系:1.整合与优化 整合市、区、校三级培训资源,真正助力教师成长、助力高质量教学。2.回归与重构 要回归培训的根本——助力教师发展。培训升级的根本在于“下沉”,培训者要“下沉”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到教师成长的内心当中。3.立功与立言 市区联合,推动中国教师教育体系中教师职后教育的理论建设。


汤丰林副院长点评指导

领导讲话

海淀进校党委书记申军红做总结讲话。1.完善研训一体的机制 共同聚力到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发展,真正解决教师面临的难题、核心关键问题。2.市区校三级协同 整合资源,协力聚智,为教师提供更加精准、多元的培训。3.培训者团队敬业、专业 各项目的总结体现出三个特点:需求清、定位准、模式新。大家通过交流,互学互鉴。

申书记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要求: 1.深入推进教师培训的转型 一是理念转型,以教师学习、学生学习为中心。二是内容转型。坚持问题取向、实践取向,精准对接需求,提供可选择、多元化、个性化的课程。三是方式转型,让教师主动参与体验,内驱、内生,并外化、转化到行为层面。2.加强培训者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研究,持续深入研究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手段;突破评估的难点,深入到培训评估的行为层、结果层进行研究与实践。二是加强统筹。加强各项目之间的统筹和资源共享。 


申军红书记讲话

通过本次会议,凝炼各培训项目成果,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为全方位、系统谋划下学期的教师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下一步,师训部各项目组将优化项目设计与实施,推动各项目的迭代升级,充分发挥各项目对于海淀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支撑作用,以及对于全国教师发展机构建设、教研员和培训者能力提升的示范引领作用。 



文:韩硕、韩民扬、崔莹莹、李琳琳、李海刚、樊凯、迟淑玲、李佳、谢婧、王永祥、马萍、张晓

图:徐磊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