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至8日,2023“让每一所学校主动生长”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的集团化办学全国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召开,会议由浙江省教育厅、《中小学管理》杂志社主办,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杭州市教育局承办,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协办。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马嘉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如平,浙江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舒培冬出席会议并做致辞,来自23个省市自治区105个县市的教育局、中小学、幼儿园和高校等500余名局长、校长等教育工作者汇聚一堂,共享集团化办学成果,共议集团化办学新路。海淀进校林秀艳副校长带队参加会议。
大会现场
大会概况
两天的研讨会,围绕“新时代 新发展”和“画蓝图 向未来”两个主题,呈现了11场精彩纷呈、干货满满的主旨报告,还有2场主题聚焦、形式活泼的分论坛。多位专家从不同视角、层面展示了对高质量导向下集团化办学的研究思考及相关经验,共商集团化办学的未来发展。
11场主旨报告
2场分论坛
海淀进校教育集团做主题分享
海淀进校林秀艳副校长代表海淀进校教育集团在会上作主旨发言。她以“教研部门引领中小学集群发展的海淀实践”为题,简要介绍海淀区集团化办学情况,重点分享了海淀进校教育集团的实践探索。
1.海淀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举措
发展阶段:开拓创新、实践探索(2000-2011年);行政主导、快速发展(2012-2018年);政策规范、加大支持(2019-2021年);激励导向、培优提质(2022年至今)。
基本特点:多元、个性、高位、均衡。
主要举措:加强统筹规划,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健全体制机制,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设立专项经费,加大集团化办学支持保障;搭建共享平台,促进教育集团共融共生;创新质量评估,引领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
2.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是教研部门引领中小学集群发展的集团化办学新样态
集团特色:海淀进校作为教研机构,相较于名校集团化办学,具有优质的教研资源、人才资源、科研资源以及平台资源等优势。集团秉持“思想领航、专业引导、深度教研、内涵发展”的发展理念,以及“和而不同、彼此尊重、协商共治、创新发展”的办学宗旨,围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资源融通”“问题解决”“学习交流”,构建起专业引领型发展共同体。
集团组织架构
3.集团发展战略
学校管理一体化。以集团文化融合、干部领导力提升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指导为路径,多主体协作,个性化指导,实现融合式发展。课程建设一体化。以学校课程建设能力提升以及共享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为切入点,指导学校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教师课程研发和实施能力,引领集团成员校一体化发展。教师培养一体化。以项目研究为驱动,教师深度参与,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推进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以“2+X”教师研修体系为抓手,针对不同类型教师群体,结合专业发展需求,精准施训,开展系列进阶式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学生培养一体化。通过与高校合作成立优质生源基地以及成立集团双英班等方式,探索人才联合培养和贯通培养模式。积极发挥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开展学生作品、才艺成果展示和系列主题研学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生核心素养达成。教研提质一体化。发挥总校教研优势,由总校正高级、特级以及博士、博士后教研员牵头,成立集团名师工作室;开展学科专项教研;以及开展集团一体化联合教研实践探索,助力学校学科组建设,探索集团校本教研一体化的有效路径。
林秀艳副校长表示,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海淀进校教育集团将继续发挥教研专业优势,办好集团、成就教师、发展学生,让集团化办学新样态走向良性循环的新生态,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教研智慧。
林秀艳副校长作主题发言
此次大会,海淀进校集团办王思南副主任、王刘依老师参会学习,认真学习了来自浙江杭州、四川成都、湖南长沙、山西太原以及北京、上海、重庆等多个行政部门以及教育集团的集团化办学的经验和成果,尤其在集团化办学机制建设和文化共生两方面,深入反思了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法。集团化办学20多年的历史进程,从最初的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到当前推进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时代背景和教育需求的变化,需要对集团化重新审视,审视集团臃肿、名校负担重、资源稀释等问题,回到培养人、发展人的初心使命,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多元模式,优化改革路径和策略,为共同促进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而努力。
海淀进校集团办参会
此外,大会还举行了全国集团化办学联盟成立仪式,旨在为各地集团化办学创新发展提供一个平等、开放、专业、公益的交流共享平台。北京市海淀区与上海市普陀区、河北省石家庄市、山西省太原市、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等来自全国各地9个区域的代表加入联盟。
全国集团化办学联盟成立
本次集团化办学全国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从价值内涵、初心使命、办学模式、方针策略等维度出发,呈现了集团化办学的顶层设计、机制构建及实践探索,同时对集团化办学的现存问题和未来走向进行了理性思考,成果丰、意义大。集团化办学要因需而行、因校制宜,集团管理者要做可为、能为、善为之事,最终促进每一所学校主动生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文:集团办
图:《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