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下午,海淀进校北部研修中心在北京市中法实验学校召开了海淀区北部地区学科研修工作室课堂教学研究及交流活动总结会。海淀进校副校长赵杰志、海淀进校各学科教研员、各学科研修工作室首席教师、温苏学区和上庄西北旺学区的相关领导、海淀北部地区中小学60余位干部教师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北部研修中心主任荆宝生主持。
荆宝生主任主持会议并做活动总结
荆主任首先做了本次活动的总结。海淀区北部地区学科研修工作室课堂教学研究及交流活动旨在促进学科工作室建设,激发校本研修活力,切实落实“双减”要求,做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本次活动,在充分调研海淀北部地区学校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准设计,特别发挥了北部学校骨干教师的作用,营造了良好的研究氛围,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北部地区的学校积极参与活动,首席教师认真负责。本次活动中,11位教研员和70位指导教师指导138名教师录制了研究课。
李萍、何小青老师做总结发言
中学英语学科工作室首席教师、清华附中永丰学校教师李萍,小学语文学科工作室首席教师、海淀区红英小学教师何小青,分别作为中学和小学的首席教师代表,做了活动总结发言。两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回顾了此次精心组织的活动,录制研究课的过程真正发挥了团队的合力,真正做到了“一人上课、多人受益”。
吕晓琳、程斌主任发言
北京一零一中学温泉校区教学主任吕晓琳,海淀区和平小学教学主任程斌,代表中学和小学做了学校支持此项工作的总结。他们非常认可这次活动带给学校老师的变化,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促进了“双减”下的课堂提质增效。两位主任希望北部研修中心能够多举办此类活动,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赵杰志副校长做专题讲座
赵杰志副校长以“教研文化下的多向赋能”为题做了专题讲座。赵杰志副校长代表海淀进校北部研修中心对参与活动的专家、老师表达了真挚地感谢。赵校长说,北部地区学校在教研员的带领下,深刻理解“双减”的意义和要求,在课堂提质增效上积极实践。本次活动,各团队持续破解学科教学的痛点,扎实开展“教”与“学”方式变革的研究,不断聚焦学生的学科能力发展。本次活动,还凸显了多轮次集体研究的特点,老师们不仅思考怎样把课上好,还有意识地进行了学理探究。赵校长希望北部地区学校的干部教师用好这些录制好的研究课,继续开展研究,持续提升课堂效率。
会议现场
海淀进校北部研修中心将充分发挥教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在后续的工作中持续开展专题研修,组织展示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兼职教研员、学科首席教师、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在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上持续施力,提升北部地区学校的学科育人能力。
文:林情情
图:北京市中法实验学校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