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不断提升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KY.COM以教学研究和课堂实践为载体,以“永远跟党走: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为主题,分别于12月8日、17日、21日、23日上午,组织海淀区艺术学科教学系列现场会,共四场活动。
四场活动,由KY.COM主办,分别由首都师范大学二附中承办,人民美术出版社《书法教育》杂志中小学版协办;首都师范大学育新学校承办;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承办;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承办。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开展。
海淀区艺术学科教学现场会(四)
走进首都师范大学二附中
会议现场
12月8日,参加现场会的有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书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刘守安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赵宏老师,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课程教学研究中心语文教研员何颖老师,《书法教育》中小学版副主编刘亚刚老师、海淀区书法学科教研员耿国华老师。除此之外,还有与会的线上嘉宾,他们是海淀区中学的各校书法教师们以及来自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太平中学刘佩老师,重庆市忠州第二小学校书法体卫艺主任胡波老师、北京市东城区文汇小学书法教师郭淑慧。
学生主持
主持人介绍,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海淀区中学书法学科以“教学研究和课堂实践”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五育融合”的育人方法与途径,开展书法学科教学现场会,为庆祝建党百年献上诚挚的祝福。
领导致辞
马耀国校长助理致辞
KY.COM马耀国校长助理在致辞中指出,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全区系列教学现场会,探索“五育并举”的实践路径,引领学生感悟艺术之美,传承文化之魂,实现全面发展。在“双减”背景下,通过艺术活动增加育人活力,为孩子成长赋能。希望通过系列活动,增加学生的内涵修养和文化底蕴,学校重视多学科的融合。海淀区教研员团队,基于各校的艺术课程特色,我们将共同努力挖掘学校亮点,为教师搭平台,为学校提供助力,为学校艺术教育赋能,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王春凯校长致辞
王春凯校长在致辞中提出,首师大二附中一直以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坚持正确方向。学校“弘美课程”是既体现国家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又符合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校历史、发展现状、地域环境和师生需求的课程。
学生代表发言
首师大二附中学生代表张坦博在发言中讲述了他入学以来学习书法的小故事和心得,表达出对书法与学校的热爱之情。
现场书写
活动中首都师大二附中的学子们,挥洒笔墨,为祖国建党一百周年献上他们真挚的祝福。本次书写分为长卷展示和单字展示,多种书体在同学们的笔下熠熠生辉,行笔抑扬顿挫,一气呵成。小书法家们满怀自信,认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书法教育成果汇报
马欣笛副校长成果汇报
马欣笛副校长就本校书法艺术特色做了题为《书以养德,德以润书》的主题报告,指出:学校在弘美教育理念基础上提出“书以养德,德以润书”的书法教育观。书法课程丰富多样,分为设置基础通修课程、拓展选修课程、融合进阶课程。基础通修课程着重从“审美能力、汉字书写水平、人文情怀、创新能力和设计感”五大核心素养来培养学生;拓展选修课程重在拓展艺术空间,艺术活动课程更贴近学生兴趣特长;高中开设的书法选修课,体现课程的进阶性,并在教学中融合中国传统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在学校的教学楼、弘美画廊、国学教室等空间,展示学生精彩的书法作品。
专家点评
刘守安教授
赵宏老师
刘守安教授和赵宏老师对学生们的书法作品给予高度肯定,对海淀的书法教研给予了高度赞扬。刘守安教授指导学生们要关注字的整体布局,关注书写中的“法度”,更要注重书写中的文化。赵宏教授对学校的美育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学校教学中能将美学知识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所蕴含的美育因素,能够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为学生搭建平台,为学生创设美的氛围。
书法教育论坛
本论坛由书法学科教研员耿国华老师主持。
议题一:“书法课的育人目标是什么?”
刘守安教授提出中小学书法教师要认真分析书法学科指导纲要。书法教育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外,还要重视对文化的教育。赵宏教授提出,在国家整体的立德树人目标背景下,我们的目标一是提高学生书写能力,二是重视培养学生书法文化,三是通过鉴赏经典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何颖老师说道,要将语文与书法学科相融合,尤其将书法的文化与审美融入到语文的教学中。
议题二:“大班额情况下书法课如何高效实施?”
刘亚刚提出,要关注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给予学生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刘佩老师说道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散思维和课题拓展。胡波老师说要想使书法课堂高效实施离不开书法教师团队、书法氛围营造和书法活动的开展。郭淑慧老师强调要重视对教材的使用,学生要利用好教材,学会观察字贴和临帖的方法,通过临贴提升自己的书法审美水平。
议题三:“中小学书法课如何衔接?”
何颖老师强调要在小学阶段增加对书法行书或行楷书的讲授,为升入中学阶段做准备。
提问环节:老师们提出,如何在书法学习中保护学生的创造性?
首师大二附中郭思彤老师说,可以在强调“法度”的同时,将学生的习字成果通过新颖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书签、灯笼、竹简等,还可以通过写“地书”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书法的学习热情。
海淀区艺术学科教学现场会(五)
走进首都师范大学育新学校
领导与嘉宾现场合影
12月17日,参加活动的有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尹少淳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中学部主管校长闫振校长,KY.COM小学教研室副主任杨健,KY.COM高中美术教研员周信达老师,KY.COM初中美术教研员赵燕老师,KY.COM书法教研员耿国华老师。
领导致辞
杨健主任致辞
杨健主任说,基于“双减”背景,让艺术为学生成长赋能,增添生命活力与张力,期待三个力量的生成与增长,彰显学科魅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多方协同呈现教研合力,致力探索学段贯通、育人融通、研究联通的新思路。海淀进校将基于各校特色,助力学校打造自己的艺术品牌。
闫振校长致辞
闫校长从学校的“育人宗旨”、“核心价值观”、“育人目标”等方面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与课程建设。学校 “育•新”课程体系是在国家育人政策指导下,综合考量学校办学实际基础,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而形成“融贯润同”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艺术课程在学校的整体课程建设中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发挥对学校的全面教育的整体浸润作用,艺术课程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积聚的丰厚文化营养,而持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主题报告
黄静主任主题报告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十二年艺术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着力落实国家对学校美育工作的要求。从思维建构、创作与回应、分享与交流、文化理解、核心概念五个方面介绍了课程目标的设置。
艺术课程分为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和发展课程三级样态。三种课程样态实现了涵盖面向全体的统一化课程与面向部分及个体的差异化、个性化课程,涵盖了学科本位、经验本位、社会本位三类课程取向,最大程度的体现美育育人意图,为全体学生提供获得自己发展的艺术课程支持。
三级课程统一进行基于大概念的主题统整、横向整合与纵向贯通的一体化实施。保持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与国家课程标准“垂直状的一致性”,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结果、评价量规横向“水平状的一致性”的教—学—评一体化。
银雪艺术节书画展——美术课堂作业暨书法篆刻展
展览现场
每年年末育新学校就会迎来一年一度的银雪艺术节课堂——书画作业展。展览中的作品均是孩子们的课堂作业。它们包括线描、版画、色彩、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同学们以各种各样艺术语言表达着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对自我的认识和希望。
现场课
1.《痕迹》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和工具进行自主实践,探索制造、消除或修复痕迹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尝试对“痕迹”主题进行递进式解读,实现对主题的再认识与再思考;课程引导学生从对“痕迹”的表象认识拓展,提升到更广阔的领域,形成抽象的思考和观念。
2.《燕京八绝的传承与创新》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优秀设计案例的分析,以问题驱动为策略,关注燕京八绝与当代生活的联结,并探讨燕京八绝创新转化的主要方式。设计可行方案,体验创新转化设计的过程。构建“我”和“燕京八绝”、“城市文化生态”的和谐关系。
3.《福到啦》
学生从福字的造字本义,到恭王府福字来历,以及故宫中的福字与民居福字,了解福字的字源和福字文化。学生分析福字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的笔画和结构特点,并在实践中书写五种书体福字,体会书法艺术的美感传承传统文化。
专家点评
尹少淳教授讲座
尹少淳教授首先肯定了育新学校的美育课程体系建设,高度肯定了整个艺术教师团队。同时,为艺术教师做了“美育:观念与行为”的主题讲座。
尹教授通过讲解古代的美育、近代的美育和当下对美育的认识,对美育的不同指向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三个美育的观点:1.美育与德育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但存在不同的指向。2.美育需要社会主流的审美标准,但也要尊重审美标准和趣味的多样性。3.享受美是一种高品质的追求,在经济条件改善后,这一追求将益发强烈。
会议总结
教研员周信达老师总结
本次教学现场会以“永远跟党走:以美育人,以美培元”为主题,育新学校闫振校长和海淀进修学校的杨健主任分别作了致辞与经验介绍,艺术中心黄静主任做了《十二年一贯制校本美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的主题报告。孟霄然老师、张敏老师、谭津老师的三节课,展示了新课程新理念。尹少淳教授为我们做了高端的学术引领。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海淀区艺术学科教学现场会(六)
走进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12月21日,参加活动的有国家大剧院合唱团首席指挥、中国合唱协会艺术委员会主任吴灵芬,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刘沛,人民音乐出版社总编辑杜永寿,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校长戴文胜,KY.COM校长助理马耀国,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祖浩东,KY.COM中学音乐教研员陈文雯,海淀区中学音乐教师。
现场领导与嘉宾合影
领导致辞
校长助理马耀国致辞
进修学校校长助理马耀国在致辞中指出,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全区系列教学现场会,在“双减”背景下,通过艺术活动增加育人活力,为孩子成长赋能,希望通过系列活动,实现三个期待:增强教学艺术魅力、提升教师专业内力、呈现时代育人合力。海淀区有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专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艺术教师和教研员团队,我们将共同努力挖掘学校亮点,共同打造艺术品牌,为教师搭平台,为学校艺术教育赋能,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校长助理祖浩东致辞
校长助理祖浩东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的艺术教育理念,提出要使学生在成长中体验快乐,教师在成功中体验幸福。学校始终坚持将教育的核心价值融入学校艺术教育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艺术的殿堂中汲取中华文化传统之瑰丽,领略世界优秀文化之广博。
线上演唱会
中关村中学合唱团 《共产儿童团歌》
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北航附中《红星歌》
十一学校《映山红》
民大附中《团结就是力量》
人大附中《我和我的祖国》
八一学校《在太行山上》
交大附中《保卫黄河》
交大附中《不忘初心》
教研员主旨报告
中学教研员陈文雯主旨报告
陈文雯老师以“人人爱歌唱,班班有歌声”为主题,对海淀区音乐教研的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进行主旨报告。
海淀区音乐教研合唱组的教师将班级合唱作为提高学生音乐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抓手,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途径。在班级合唱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音乐和革命传统音乐,学生通过经典歌曲的传唱,提高演唱能力,懂得团结协作,提升音乐素养,形成爱国情怀。1.坚持研究先行。合唱组成立由合唱专家、音乐教育专家和骨干教师组成的研究组,对班级合唱提出基本理论框架,并依据基本理论框架构建教学实践模型。2.坚持实践为重。合唱组设立实验校开展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积累丰富的合唱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经验,通过示范引领,落实项目有效推进。3.坚持项目引领。合唱组定期召开项目研讨会,搭建交流平台,开展研修活动,提高教师的班级合唱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地推动班级合唱教学质量的提升。
班级教学研讨会
班级教学研讨会
杜永寿老师主持了班级合唱教学研讨会。在研讨会中,他提出了四个关键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的训练方法、分层教学、曲目的选择。现场参会教师们对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回答,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杜永寿老师对教师们的研讨发言进行了总结和提炼,为班级合唱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建议。
专家点评
吴灵芬教授点评
吴灵芬教授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肯定。指出合唱是最好的艺术形式,是集体的、高层次的艺术表现形式,班级合唱的形式能够使学生感受艺术本身的魅力。她倡导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在玩中提升歌唱能力。
刘沛教授点评
刘沛教授表达了一直以来对海淀区合唱项目的关注和肯定,并提出了几点建议:1.艺术教学指向学生素质的发展,要指向育人的根本任务。2.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时间艺术的情感表达。3.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艺术学习成为学生主动的兴趣与爱好。
杜永寿老师点评
杜永寿老师在点评中总结了四点体会:第一,肯定本次教研活动的思想性和时代性。第二,紧跟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体现了音乐教学和教研的新探索、新路径和新举措。第三,以班级合唱为专题,充分体现了音乐学科的实践性特点,为音乐教研提供引领性的示范课,引起了深入的思考和新的启发。第四,指出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课堂转化能力,是体现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志。
海淀区艺术学科教学现场会(七)
走进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12月23日,参加活动的有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唐斌教授、北京市海淀区进修学校校长助理马耀国、KY.COM高中美术教研员周信达、KY.COM初中美术教研员赵燕、KY.COM小学教研室副主任杨健,石油实验小学校长王梅。
领导与嘉宾、老师合影
领导嘉宾致辞
校长助理马耀国致辞
校长助理马耀国致辞,首先对本次活动给予大力支持的石油实验小学各位领导、老师们表示感谢。提出期待实现“魅力、内力、合力”的目标,关注孩子的兴趣、情趣、志趣,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共同为孩子的艺术素养发展奠基铺路、培根铸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主题报告
王梅校长主题报告
王梅校长以“传承传统文化,绽放美育之花”为主题汇报学校美育工作。学校以“活力教育”引领构建三层六力的“活力”课程体系。以“华·美”课堂为教学载体,培养美术基本技能。让美育浸润学生的心田,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启迪思想、温润心灵。
教学现场课
唐思佳 《新年贺卡》
设计思路——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家人、朋友的感恩之情,引导学生关注贺卡与情感传递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物以致用的创新设计意识,尝试运用设计传递情感,培养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吴钰《画玩具》
设计思路——通过挖掘学生对玩具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充分感受玩具的造型、材料及质地等方面的特点。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玩具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并善于从中发现形式美与艺术美。
专家点评
唐斌教授点评
唐斌教授对今天的两节现场课给予了高度的赞许与肯定,同时从专业角度对这两节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希望教师们关注艺术创作过程中三个重要阶段: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
教研员主旨报告
杨健副主任主旨报告
最后,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副主任杨健进行总结。希望教师们一是进一步提升对学科本质的理解,用美术的语言表达爱。二是提升过程性评价的能力,以提高艺术课程的育人品质。
通过这次教学互鉴,鼓舞了一线教师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改革发展进行积极探索。我们将继续坚定向美而行、以美育人,在将美育融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过程,让所有的学子能够在美的氛围中成长,能够在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生命之美中丰富思想、塑造品格、汲取力量,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系列活动参会者感言
玉渊潭中学书法教师 张瑜:首师二附的这次书法教学现场会,既精彩的展现了学生的书写风貌,也呈现出了家长对书法学科的认识以及态度,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对其也愈加重视。在笔会成功开展的背后,是老师的大量指导和准备工作。后面的研讨会对书法教学有很大的启发!
首都师大二附中初一1班 王子谦:在首师二附的大型书法活动中我书写了长卷,这个内容在社团训练时我练了很多次,但是展示过程当中还是会有些许紧张,这让我深刻理解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人大附中北大附小联合实验学校老师 周丽阳:以美育人,以美培元的教学现场会精彩纷呈,通过各位专家、老师们的分享与引领,在班级合唱教学的实践研究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歌唱有热情,老师训练有方法,在此学习到很多教学和育人的方法和途径。
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老师 辛萌:本次音乐现场会,作为参与者与学习者,现场聆听了九首优秀的红色经典合唱作品。在观看视频时,我看到了班级和校级合唱学生们最自然的状态,他们声情并茂、精神饱满的放声高歌。在享受歌唱的同时感受作品带给他们的美感,并用歌声将作品的美表现出来,让人陶醉和感动。之后的圆桌研讨中,老师们就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合唱的积极性、实用的合唱排练方法、班级校级合唱如何共同成长进步、作品选排等方面给出了作为一线教师非常关切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我受益匪浅。
图:承办校
文:赵燕、杨健、陈文雯、耿国华、周信达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