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4日下午,海淀进校组织召开2021年度市级中小学教师培训科研课题开题会。会上,来自海淀区15所学校的19项课题的负责人和课题组核心成员向评审专家汇报各自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目前所有课题都已顺利开题。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中心原主任方怀胜,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校发展研究室主任蔡歆等4位市级专家,海淀进校师训部王永祥副主任、田成良副主任、张晓副主任及王秀英老师、教科室杨智君老师作为课题指导专家进行点评。开题会由进校师训部王永祥副主任主持,师训部谭文明、李海刚和李珂老师负责各组课题答辩的组织与管理。
各分组专家指导现场
王永祥副主任主持
为探索“十四五”时期教师培训工作的新机制、新内容、新模式,19项课题围绕培训机制、课程体系、教研组长领导力及区校两级教师培训模式及培训策略等方面开展研究,各课题组主要针对研究目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过程等进行了详细汇报,并听取了专家的指导意见和建议,为后续的教师培训研究的顺利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开题汇报
9位专家对19项课题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专家们一致认为,首先,各选题既务实,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既基于自己学校或学区的真实问题和已有资源优势,又紧贴新时代教育的发展热点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其次,自立项申请以来,各课题组依据立项时的指导建议及时修改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各项课题的开题报告思路清晰、行文规范、文献丰富,为后续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九位专家也为各课题组及区级培训机构今后研究的持续开展提供了针对性的指导建议:首先,关注研究的“聚焦性、逻辑性和科学性”。研究要细化问题、解构题目、聚焦关键词,保证研究题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的逻辑性和自洽性。其次,明确“三个关系”。明确课题研究与培训工作的关系、明确研究目的与研究目标的关系、明确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的关系。最后,建立“过程性指导机制”。开题阶段要加强对课题重难点预设和研究思路设计的指导,中期阶段要针对研究机制、研究方法和研究分工等方面进行跟进式的指导,结题阶段要注重开展专题研讨,进行评价反馈,为优秀课题成果提供展示交流和推广应用平台。
各组汇报后,专家们一致同意19项课题顺利开题!本次开题以问题为导向进行选题的确定、以实践为导向进行研究思路的设计、以素养为导向进行研究目标的制定,充分展示了海淀区各校的研究精神与研究能力。
开题只是研究的开始,各项课题负责人表示将依据专家的指导建议,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提升个人的科研素养,助力海淀教师的素养发展。
课题负责人反馈
王梅(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就目前国内研究来看,专门针对教研组长课程领导力的研究很少,而且本课题的研究聚焦深层次的课程设计,缺少相关理论的指导和实践案例的借鉴。通过本次开题专家的指导,我们课题组更加明确了研究方向,之前偏重校本课程的建构研究,现在我们明晰了要在国家课程改革大背景下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郝国强(KY.COM):从上学期的立项申请到这学期的开题汇报,让我进一步梳理了课题的研究基础与实施计划,对于研究主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研究重点有了更为准确的把握,对研究思路有了更加明晰的设计。
王俊英(青龙桥学区):我在研究之初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定位教研体系中学区的作用。通过今天的开题汇报,让我明确了我到底要研究什么,专家建议我“找一个小切口,细化主题”,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开题过程中,我从其他兄弟学校的汇报中学到了很多,也从专家点评其他课题的过程中借鉴了很多,这对我今后的课题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能够得到更多专家的指导。
相关背景
为深入推进教师培训工作,促进北京市教师培训研究与成果提炼,2021年4月,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中心根据《北京市中小学干部教师培训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经申报和立项评审,海淀区有19项课题成功立项,居各区之首。根据《关于2021年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科研课题开题相关工作的通知》,各区需自行组织课题开题。2021年9月,海淀进校师训部根据北京市师训中心整体部署,组织并开展了针对19项课题的开题指导工作,旨在加强区内科研指导,共谋研究热点、共促合作研讨、共研教育发展。
文:李琳琳
图:徐磊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