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背景:2021年7月16-18日,KY.COM召开第十一届暑期全员研修。海淀进校全体教职工,海淀进校教育集团领导、干部、教师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修活动。本次研修聚焦“扎根的力量:基于育“德”能力提升的教师研修”这一主题,包括主旨报告、专题报告、团建活动、工作坊研修、团队展示、健康行动365等多种形式,进修人边学习边研究,将提升育德能力作为教师研修的价值导向和路径选择。
7月17号,海淀进校第十一届暑期全员研修精彩继续,内容包括专题报告、工作坊研修、团队展示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老师们沉浸其中,全情投入,积极思考,收获满满。
专题报告
国务院特约教育督导员、新华社高级记者吴晶副主任作专题报告《扎好教育的根》,从媒体人、教育人的双重视角,立足时间与空间维度,与老师们分享了社会关注、媒体聚焦的关键案例,探讨了基础教育的价值功能、基础教育的里程碑、基础教育的挑战考验、基础教育的使命担当、基础教育的五味杂陈、基础教育的新时代命题六个方面的理解与思考。
吴老师讲到,基础教育的价值功能在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的关键之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纵观百年历史,中国基础教育经历了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基本实现“两基”目标、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四个里程碑。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进程中,历经困难与挑战,有过困顿与迷茫,是一位位教育人用自己的使命与担当,谱写出了“‘蛟龙号’的一根缆绳”“肖梦蛟:不折不扣的‘山底洞人’”等一篇篇时代赞歌。
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基础教育被赋予新的时代命题。基础教育的讲台是现代化强国的基石,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扎好教育的根,是我们共同的热爱,这种因热爱而生发的光芒与温暖,可抵岁月漫长。教育媒体人,要做一片教育的绿叶,忠实记录,全面反映,让教育的两端听到更多声音,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多清流,让更多人感受到教育向上生长的力量。
吴晶老师作专题报告
工作坊1 基于学科德育的学科教研课程优化
工作坊1聚焦“基于学科德育的学科教研课程优化”主题。教研员们按照学科背景划分成8个小组,围绕研修主题,积极研讨,贡献智慧,以育“德”为导向,对2021-2022学年本学科教研课程的育“德”案例研发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工作坊由海淀进校姚守梅副校长和各研讨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联合主持。
姚守梅副校长主持工作坊
1.语文组
语文组研讨与交流
语文组由田圆老师和赵岩老师主持,姚守梅校长、马耀国校长助理参加了讨论。田老师和赵老师首先介绍了学科德育项目实施现状、形成的基本理念、面临的问题等,前期参与学科德育项目的各位教研员老师分享了心得。而后,研讨组按小学、中学两个学段就如何建设提升教师育德能力的研修课程进行了分组讨论:小学组在现有实践基础上,设计了六个板块的学科德育M课程;中学组针对教师的不同研究实践状况和学习需求,提出了学科德育研修课程设计构想。最后,姚守梅校长和马耀国校长助理进行了点评,肯定了老师们的思考,鼓励小初高不同学段的教研员打通思考,共同设计,切实提高本区广大语文教师的学科育人能力。
2.数学组
数学组研讨与交流
数学组由刘锌主任和李大永老师主持。研讨基于《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导手册》展开,首先由刘锌主任和薛钟俊老师介绍手册中关于小学学段和中学学段的数学学科德育课程案例。研讨过程按照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分为三组进行了激烈的研讨:小学组强调需要聚焦老师们的难点开发德育课程,通过研究的视角加入德育视角;初中组提出教师需从教学和命题中渗透德育,强调理解解决问题的规律;高中组指出可以从教材出发,寻找素材渗透德育意识,并在教研课程中通过体现德育培养的正反案例给老师们以启示。
3.英语组
英语组研讨与交流
英语组由孙铁玲老师和谭文明老师主持。栗瑞莲老师和樊凯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学科德育实践、德育案例研发的阶段特点及策略提炼,李静老师分享了小学英语学科的德育实践。老师们就学科德育课程案例研发展开了激烈讨论,大家进行了充分的头脑风暴,界定了英语学科德育的概念及范畴,梳理了英语学科德育的实施路径。同时,对于下一步的学科德育实施,老师们也基于学科特点,结合SWOT分析策略,提出了M课程的研发思路。
4.科学组
科学组研讨与交流
科学组由陈颖主任和崔琰主任主持,王世东书记全程参与研讨。物理、化学、生物、小学科学四个学科围绕提升教师德育能力教研课程的主题、目标、内容、实施方式和评价等几个问题开展深度研讨:物理组以学科德育的范畴和途径为主题介绍教研课程设计;化学组以化学教学中融合学科德育的关键问题分析作为起点,提出课程旨在提升学科育德实践能力;生物组设计了生物学科育德能力提升M课程,包括现状及需求分析、课程目标、聚焦主题、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等;小学科学组聚焦学科德育要素,以理解德育内涵、挖掘学科要素和探索落实途径等作为目标,设计课程的内容、实施方式和评价。最后,王世东书记总结到提升教师学科德育的能力,要有状态、方法和时间投入,教师的德育能力提升则是教学能力提升的增长点等。
5.文综组
文综组研讨与交流
文综组由刘汝明老师和吉小梅老师主持。围绕教研课程德育案例的主题、内容、实施方式等几个问题开展深度研讨,文综组进一步明确教研课程研发的路径。以M教研课程为重点,在内容设计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近现代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线,充分挖掘学科中的德育要素,确定关键问题,研制纵向上学段进阶、横向上学科贯通的教研课程目标与教研课程内容,通过内容解析、资源选择、典型课例、工作坊研讨等方式开展研修。
6.艺术、技术、综合和心理组
艺术、技术、综合和心理组研讨与交流
艺术、技术、综合和心理组由杨健老师和陈雪梅老师共同主持。立足多学科视角,围绕“各学科内部理清学科德育的基本概念”“各学科理清学科承载的‘X’德育范畴”“探索‘目标-情境-任务-评价’一体化设计促进各学科的德育要素落地的路径”三个问题,分组研讨、交流、展示各自学科德育主题的教研课程设计与实施。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和音乐学科教研员分别关注“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内涵与实施策略”“理解与认识学科德育”“德育实施现场课”的具体研修内容,并思考下学期该课程模块的关键问题、研修目标、研修形式和评价手段;美术、书法和心理学科教研员充分挖掘本学科所蕴含的德育元素,选定本学科教研课程的育“德”目标、情境、内容与任务、评价。
7.学前、职教和体育组
学前、职教和体育组研讨与交流
学前、职教和体育组由赵杰志校长和李峰老师共同主持,结合讲座内容与文献资料,该组聚焦当前师德教育课程的亮点、现阶段课程设置中师德教育的困境,以及未来着力突破的方面等问题进行热烈研讨。老师们基于各自学科,提出了目前课程设置中已有的师德基地浸润、资源多元化、实践导师机制伴随式成长等亮点,同时也指出学科教研课程中嵌入德育也存在着内涵理解不足、吸引力不够、评价难等问题,大家研读文献,研讨并确定关键问题,共同探索教研课程建设的有效路径。
8.大行政组
大行政组研讨与交流
大行政组在李宏伟校长和许长明老师的引领下就“高标准修德 高品质履职”展开热烈讨论。首先由许长明老师和石磊主任做分享,许老师提出,作为一名教师要对自身德行有更高的要求,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加强修炼;石主任认为,行政组是一个大组,组内老师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赋能,借助课题研究《探索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的有效途径》,探索实践、总结经验。最后,老师们就师德修养和研修收获分享感悟,提出教师之德是教师之根,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扎根海淀进校土壤,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坚持的事、做专业的事、做高效的事、做有品质的事。
工作坊2 基于时代精神弘扬的团队建设
工作坊2以传承时代精神为主线开展团队建设,在引导性发言+交流、研讨与展示+领导总结发言的组合工作坊中,老师们持续头脑风暴,在交流碰撞产生金点子、迸发新想法,共同完成工作坊2的团队建设活动。工作坊2由海淀进校工会主席赵杰志主持。
赵杰志主席主持工作坊
环节1:引导性发言
赵杰志主席做题为“时代精神永流传”报告,解读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也为接下来的分组研讨破冰,并说明研讨的内容要求。
赵杰志主席作引导性发言
环节2:分组研讨与展示
赵杰志主席分享结束后,校务会成员带领着7个徒步小分队围绕“时代精神和团队建设”主题,设计各分队的队名、口号、队旗,选编队歌、讲述时代精神和故事和启示,研讨结束后分组展示团队风采。
分组研讨与交流
1.新长征队展示
徒步一组深情讲述长征所体现的革命理想高于天、艰苦奋斗、患难与共的崇高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海淀进修人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育德、以德施教,提升育人品质,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努力奋斗。老师们以“新长征”为队名,以响亮的队歌《向前向前向前》和队训“教育理想高于天,一组都是钢铁汉”表达出践行长征精神的信心。
新长征队展示
2.心向太阳队展示
徒步二组以“传承延安精神,锻造进修强者,我健康,我阳光”为队训,精心设计了由延安宝塔山、延河水和队名“心向阳光”构成的队旗,讲述了延安精神所展现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优良作风。全队教师唱响队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肩负着育人的重任,我们是一支拼搏奉献的队伍”,歌声嘹亮,气势磅礴。
心向太阳队展示
3.飞天梦想队展示
徒步三组声情并茂地述说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向航天人学习,海淀进修人也具备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从队名“飞天梦想队”、队训“翱翔寰宇,勇创一流”和洪亮的队歌歌声中可以感受到老师们深受载人航天精神的鼓舞。
飞天梦想队展示
4.珠穆朗玛队展示
徒步四组以“珠穆朗玛”为队名,全队教师分饰不同角色,通过情景剧的形式,生动热情地表演出人民军队抗洪救灾、党员群众携手同行、学生刻苦学习、教研指导教学等场景,表达了“虽天灾凶险,我军民如高山岿然屹立”的深刻理解,引发在场海淀进修人的强烈共鸣。在队歌《为了谁》的配乐中,所有教师高呼“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队训,向抗洪精神致敬。
珠穆朗玛队展示
5.一飞冲天队展示
徒步五组在诗朗诵中回顾了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为国奉献的一生,以及他与夫人许鹿希的忠贞爱情故事。老师们高唱《飞得更高》,和队名“一飞冲天”队名遥相呼应。“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激励着所有老师自强不息,勇攀高峰,为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帮扶偏远地区等事业注入蓬勃力量。
一飞冲天队展示
6.雷锋小队展示
徒步六组名为“雷锋小队”,五位教师代表朗诵雷锋日记,与大家一道回忆了雷锋同志热爱劳动、力争上游、为人民服务的故事。全队带领全场教师齐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并高呼队训“扎根本职、锐意进取,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做教育事业的螺丝钉”,充分体现了海淀进修人的工作作风。
雷锋小队展示
7.星火队展示
徒步七组在井冈山精神的指引下,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与革命老区人民感人至深的革命友谊,感悟先辈伟大的精神力量,以“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队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将“星火队”作为队名,动情演唱队歌《映山红》,寓意海淀教研如同星火,燎原海淀,引领全国。
星火队展示
环节3:总结发言
罗滨校长观看团队展示后做总结发言,用准备快、质量高来形容各队展示成果。极短的时间准备排演,各团队却为我们呈现了史诗级的情景短剧、深情的讲述与朗诵以及发自内心的歌唱。七只凝聚的队伍有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感染会场的所有老师,更体现在海淀大地上,乃至辐射影响全国。
历经十年教研转型路,三千昼夜不分地奔跑,海淀进修人持续保持着朝气蓬勃、才华横溢、教育情怀满满的姿态。对于即将到来的徒步行动,罗校长首先代表领导班子和全体老师,感谢助力进校徒步活动的教练团队。同时也号召大家做好充分准备,在时代精神的引领和鼓舞下,迈开步,走出去,挑战极限,共创精彩。
罗滨校长总结发言
王世东书记表示被大家的精神和状态所感染,激动且感动,并提出团队展示环节更多是体现了扎根的力量,进修人扎根于海淀教育系统,持续引领海淀基础教育发展的力量。
各团队的展示都离不开专业引领,离不开进修人和进修精神的专业支撑。团队展示的七种时代精神,在每位老师的心中弘扬和传承,是一个很好的育德案例展示,要发扬这种持续学习、勇于挑战的精神,引领海淀的老师们,提升专业素养、增进师生关系、推动学科发展,将育德的力量深深扎根。
王世东书记总结发言
徒步规则和注意事项讲解
为了更好地备战第二天的徒步活动,7支徒步小分队在教练团队的带领下复习徒步动作要领、熟悉徒步规则,以充分的准备、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迎接健康行动365之中距离徒步活动。
第二天的全员研修精彩继续,教研员们持续地转化学习、深入体会、向下扎根,向上结果,迅速地将两天的学习结果转化为指向育“德”的学科教研课程优化。团队建设环节,在一片激昂向上、拼搏奋进的气氛中,全体队员传承优秀精神品质,感受时代精神脉搏,坚定初心如磐、勇担使命的理想信念,斗志满满,继续着进修教研人的故事……
文:王果、张柳、张乃新、鲁春秀、王梦、张荣慧、王帅鸣、王刘依、孙琪、王瑞雪
图:张烨、张治、徐磊、孙菲、张海浩
编辑:夏玲玉、高琳、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