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海淀进校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在重庆市北碚区启动
2021-05-12 09:11

2021年5月8-9日,“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北碚示范区工作启动暨区域研训促学校特色发展论坛”在重庆市北碚区举行。海淀区“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于2018年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被全国10个省市11个示范区选择为推广应用成果,重庆市北碚区是示范区之一。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开放大学原副校长张铁道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玉渊潭中学原校长高淑英,海淀进校副校长林秀艳,海淀进校成果推广应用办公室谭文明、杨智君老师一行5人参加重庆市北碚区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启动会。


参会领导、专家合影


会议简介

为深入探讨“十四五”期间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学校特色发展的有效路径与策略,重庆市北碚区以成为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为契机,由重庆市北碚区教育委员会与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办,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重庆市北碚区教育学会和重庆市江北中学校协办“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北碚示范区工作启动暨区域研训促学校特色发展论坛”。本次大会持续两天,以“基础教育高质量与特色发展”为主题,分为开幕式、主旨报告、成果推广应用项目工作坊研修、区域高质量与特色发展论坛、闭幕式五个部分。现场千余名老师参会,另有5万余人次通过线上直播平台观看。


大会现场

5月8日上午,大会的开幕式和主旨报告环节在重庆市江北中学举办。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朱福荣解读了“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成果推广应用北碚示范区三年计划实施方案”,朱院长从实施目的、实施时间、实施对象、实施内容、实施安排、实施形式、保障措施等方面展开介绍,明确了下阶段重点工作和任务。重庆市北碚区共选择了包括北京海淀、上海市教研室、重庆巴蜀小学、重庆江北中学、重庆复兴小学在内的五项国家级教学成果。


朱福荣院长介绍方案


主旨报告

海淀进校副校长林秀艳以《研训创新促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为题做主旨报告,详细解读了成果内涵与海淀区成果推广方案。

一、成果内涵解读

海淀进校由教研员牵头,与高校专家、一线骨干教师组成教研共同体,历经7年,创建了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全方位改进教学。该体系包括四个要素:

1.研制体现学科能力进阶的学业标准

2.构建标准导向的“5+M+N”学科教研课程

3.基于标准开展学科能力发展的评价反馈

4.提供问题导向的多样化教学改进指导

四个要素中,“学业标准”是桥梁,将国家课标和教师课堂教学密切关联,是学生学业达成的目标;“5+M+N”学科教研课程确保教研系统性实施,是落实学业标准的重要保障;“学业评价反馈”是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尺子、反思教师教学情况的镜子;问题是教学改进的动力源,“多样化策略指导”是落实教学改进、提升学业质量的关键。

二、推广应用方案介绍

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国教育学会和北京市教育学会关于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与应用计划的相关要求及相关文件精神,在充分调研示范区推广应用和区域教育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海淀进校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启动暨培训会的交流成果,海淀进校制定并完善了“C-G-S”双主体精准教学行动计划,并列出了接下来三年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工作安排,以及工作保障。


林秀艳副校长做主旨报告


成果推广应用研讨会

5月8日下午,来自四川省绵阳市、重庆市北碚区的8位教师分别围绕“研训创新促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这一主题,分享了北绵阳市和北碚区关于区域教师研训的实践探索与特色创新。论坛由四川省绵阳市教科所罗小兵所长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开放大学原副校长张铁道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玉渊潭中学原校长高淑英,海淀进校副校长林秀艳三位专家进行了精彩点评。


绵阳市、北碚区教师分享


罗小兵所长主持

论坛围绕“研训创新促教育特色发展”,从区县级研训机构层面、学校层面、学科层面交流研修促进教师成长和学校特色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是非常有益的交流和对话。接下来还要充分认识研修工作的价值,关注研修的对象即教师群体的真实需求,增强对教研员角色的深化理解,重新定义教师学习,激发教师的已有经验,为教师量身定制研修方案,让教师真正受益。


张铁道研究员点评

从一线学校的需求角度来看,区域研训工作需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教研和研修的价值在哪里?二是教师喜欢什么样的教研员?三是如何进一步发挥学带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的作用?区域研修工作下一步要在三个方面着力:

1.构建区域教师研修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2.加强学科教研基地的建设;

3.结合教育部2020年印发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师德修养)》等3个文件,进一步完善、优化研修内容。


高淑英副秘书长点评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教研工作和教研员队伍建设,新时代要求区域研修转型发展。但从调研的大数据看,目前的区域研修现状不容乐观,教研员队伍还存在数量不足、角色定位不清、能力建设机制不够完善等,区域研训机构责任重大。要加强区域研训体系建设,重点关注五大要素:

1.形成涵盖“文化-愿景-目标-理念”的区域研训哲学;

2.升级主题多样、分层分类的区域研训内容;

3.探索适合本土发展的区域研训模式和机制;

4.开展形成基于实证的区域研修效果评估;

5.构建支持教研员发展的教研能力提升体系。


林秀艳副校长点评


区域高质量与特色发展论坛

5月9日上午,区域高质量与特色发展论坛在北碚区朝阳小学持续进行。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朱福荣以《优质区域研训激活学校办学要素》为题做主题报告。北碚区教学成果获奖学校和培育学校围绕成果的探索过程和实践转化展开分享交流。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万礼修主持论坛,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开放大学原副校长张铁道研究员和海淀进校副校长林秀艳进行了点评。


教师代表分享


万礼修副院长主持

通过一个上午北碚教育的案例故事汇,看到了北碚教育创新的新景象,呈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各成果选题有突破口、有专题性;二是每个成果探索和实施的过程很长;三是形成了适合本地的实践策略、模式和方法论。

同时,张铁道研究员也提出了四个问题供与会者思考:

1.为什么北碚教育会有系列的创新实践探索,并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

2.北碚区的有益实践带给了学生什么样的学习体验?教师在哪些方面受益?

3.北碚区的优质实践探索能够在其他地区共建共享方面发挥什么作用?

4.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如何更好地促进各学校、项目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张铁道研究员点评

论坛有两个关键词:“学校特色发展”是基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基础,借助外力实现学校的再发展;“区域研训”的主要功能在于提供专业支撑和精准服务。

助力学校特色发展要:

1.定方向(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寻根):从国家、市、区政策以及课程发展历程和需求等方面做背景分析。

2.定课程(为学校的特色发展优化载体):要厘清特色课程与全校整个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明确课程的发展性和时代性是什么?

3.抓落实(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培养关键力量):要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指导校本教研的能力等。

4.促发展(确保学校特色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在建综合课程上下功夫、在课程的综合化实施上下功夫、在评价引领上下功夫,最终是促进学生发展和素养达成。


林秀艳副校长点评

海淀进校将以国家级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为契机,坚持持有方与示范区双重主体推进路线,汇集各方力量和智慧,与示范区一起努力,共享资源,共育经验,共同探索成果推广与应用的路径和机制,以高品质的区域研修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推动区域育人质量提升!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