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海淀进校国培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应用能力提升”集中研修圆满结束
2020-11-30 05:00

“这不仅仅是一次非常美好、难忘的研修经历,也为我们开启了另一次启航的路程。”

“由最初的懵懂、迷茫、彷徨,经过专家的点拨、同行的交流,逐渐使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更加明朗,我们有了目标,有了方向,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有了顿悟。”

“这是一次高规格、开放式、多元化、沉浸式、体验式的研修,让我们终身受益。我们有自身的能力,我们再付出百倍的热情,创新我们的培训,创新我们的教研,星星之火会成燎原之势。”

“回去后,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一定要成功地设计一个基于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的培训实施方案并实践。”

“我们一定把我们的经验、我们的所学带回去,在我们地区真正引领区域教研的发展,为区域教研做出我们研修人的贡献!”

……

这是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的“国培计划(2020)”——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教师培训课标课程指导标准》应用能力提升”的学员们,在研修总结工作坊中分享的发自内心的感悟。

项目背景

教育部于2017年11月印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教学)》等3个文件,为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落地,“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中设立了综合改革项目。2019年,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获立项承担了“国培计划(2019)”——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面向全国10个地区的50位教师研修机构管理者以及语文、数学、化学学科教研员和培训者开展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应用能力提升研修”。2020年,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第二次获立项承担“国培计划(2020)”——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

项目概况

学员:来自北京市、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江苏省、福建省、安徽省、湖北省、四川省、云南省等9个地区的50位教师研修机构的管理者以及语文、数学、化学3个学科的教研员、培训者与一线骨干教师,以机构为单位组成10个微团队。

研修主题:基于培训课标的区域教师培训规划与实施

五大课程模块:师德引领、课改解读与研修创新、标准理解与应用、能力诊断工具研发、技术支持

三个实施阶段:现场集中研修、网络研修、后续跟进

研修课程特色

四单元进阶式研修:标准学习、案例交流、实践跟进、总结提升

指向微团队培训能力提升:每个地区的教师研修机构有5位成员组成微团队,包括研修机构管理者和语文、数学、化学学科教研员、培训者

指向培训实践的行为改进:基于《培训课标》设计培训方案、优化改进并实施

传导式培训模式:2019国培项目学员作为本轮培训的重要资源,形成往届学员和新学员的学习与实践共同体

链式传递带动全省:各地区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带动本省培训能力提升

现场集中研修


研修启航

11月22日上午,项目举行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主持。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主持开班仪式

领导致辞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


罗滨校长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希望,学员们通过研修,形成本地区的微团队,共同探索《培训课标》在本地区落地的有效路径,用《培训课标》引领培训工作实践,赋能本地区教师。

项目方案解读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副主任张晓


张晓副主任简要介绍了项目背景,并基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阐述了需求调研结果、研修主题、研修目标、研修课程设计与实施、课程专家团队、研修效果评估、持续跟进等方面的内容。

学员代表发言

北京市怀柔区教科研中心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金菊


王金菊主任首先对项目团队的敬业、专业、科学、严谨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在本次研修中将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并把研修所学应用到自己的教研工作中,用《培训课标》引领培训工作升级。

领导讲话

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屠永永


屠永永副书记代表海淀区委教育工委、海淀区教委对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位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继去年以来第二次获立项承担“国培计划”——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希望,各位学员能够珍惜研修机会,高质量地完成研修任务,学有所获。

建立研修共同体

海淀进校师训部刘锌主任组织开展了团队建设、培训方案交流工作坊,通过有趣的开场游戏、互换名卡、组建团队,展示队名、队徽和口号等活动使陌生的学员相识相知,并基于不同区情和原有经验分享各地区对于《培训课标》的理解和培训方案的设计,组内碰撞交流,组际分享研讨,形成研修的共同体。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CqP633ySdJXPAjeYcibncExxBs7MdLG9AtEtXibmSx4WoJQAXAlr42r3bvCPhyJh1K8xZH7XqtVnZ5ZibicQiaGQQG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高站位

新时代教师研修机构和教师培训者的使命与担当

海淀进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新时代教师研修机构转型实践


海淀进校持续服务区域教师专业发展,通过丰富职能定位、构建研修课程体系、实施专业化培训等手段,不断提升研修品质;并通过构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型教师发展中心,深入推进新时代教研转型,从“形式创新”走向“内涵创新”。

海淀进校校长罗滨:

用专业和敬业服务师生成长 ——教研员(培训者)的使命与担当


教研员是为老师做嫁衣的人,是区域学科首席教师,是让理论在实践扎根的人。新时期教研的使命是高质量服务地区教育质量提升。《培训课标》强调按需施训,这是培训专业性的重要标志,对于教研和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她强调,作为一名优秀的教研员,有为才有位,有为就有位。

标准研制组顶层专家解读《培训课标》

基于以学定培的教师培训课程《培训课标》研制综合组副组长、合肥师范学院宋冬生教授《培训课标》始终关注“以学定培,对标诊断”,基于不同群体进行分类分层使用,即“教师照镜子(对标—自评—选学)、学校搭梯子(据标—分层—选课)、机构用谱子(依标—问诊—配课)、培训者学样子(学标—测需—建课)、行政量尺子(查标—查诊—查课)”。



语文学科《培训课标》解读《培训课标》研制综合组副组长、语文学科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

《培训课标》让教师对照、了解自身的专业发展在哪儿、去哪儿,需要学习什么。培训者要明确教师培训的终点、起点以及过程中的关键点,抓住标准中的“内容要点”,基于不同的主题,从知识要点变成教师的能力点。


数学学科《培训课标》解读《培训课标》研制数学学科负责人、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

《培训课标》的基本理念: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学生为本、实践取向、分层培训;核心内容:培训目标、能力诊断、培训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其应用应当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为目标、以数学核心内容为线索、以教学设计与实施为实现标志。


化学学科《培训课标》解读《培训课标》研制化学学科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

只有明晰《培训课标》的逻辑架构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才能灵活地去使用《培训课标》。王磊教授通过具体化学学科案例,分析不同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描述方式、水平划分的依据及诊断教学能力水平的工具。


基于实践案例的《培训课标》实施示范

语文学科

海淀进校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王化英,中学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徐国珍以具体案例作为诊断载体,讲解诊断核心能力项、诊断的主要内容、能力水平层级划分、编制试题、基于前后测对比修正试题等内容。


海淀进校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王化英做案例式讲座


海淀进校中学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徐国珍做案例式讲座

数学学科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王艳玲、海淀进校师训部主任刘锌、海淀进校数学教研员黄延林,分别分享了聚焦教师关键能力,形成基于标准的主题式教师培训的过程与方法;结合标准找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对接、诊断工具升级、课程和资源建设的发展点:基于《培训课标》开展海淀区数学学科教师5+M+N研修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艳玲副教授做案例式讲座


海淀进校师训部刘锌主任做案例式讲座


海淀进校数学教研员黄延林做案例式讲座

化学学科

海淀进校中学化学教研员尹博远以中学化学学科研修为案例,深入分析某一内容下的指标体系和水平描述,借助“概念图”“文本分析”和“情景化测试”等诊断工具测评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从而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研修课程。


海淀进校中学化学教研员尹博远做案例式讲座

综合实施解读

海淀进校师训部主任助理崔莹莹解读《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师德修养、班级管理、专业发展)的整体框架、分级培训目标、能力诊断级差、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施建议五方面内容,从教师、学校、培训机构、行政机构四个层面提出《培训课标》使用建议。


海淀进校师训部主任助理崔莹莹做专题讲座

能力诊断工具开发 精准支持教师培训

海淀进校高中教研室主任、化学教研员陈颖聚焦教学能力诊断工具、基于诊断结果的培训两方面,以化学学科整体教学能力框架和特定主题教学能力框架为依据进行能力水平的诊断与表述,基于《培训课标》的区级化学学科实践案例,介绍“调研—诊断—课程设计—实施—评估”的培训全过程。


海淀进校高中教研室主任、化学教研员陈颖做专题讲座

传导式培训 上一届学员实践案例分享

浙江省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2019国培学员黄金丽分享了对于语文学科《培训课标》的理解,以及基于《培训课标》设计、实施培训的过程与方法、策略。


浙江省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2019国培学员黄金丽分享实践案例

基于《培训课标》的培训方案设计汇报及专家指导

各地区基于《培训课标》设计学科培训方案,并进行分享交流,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中心方怀胜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杨光副教授两位专家分别针对5个小组代表的培训方案进行诊断式指导,提出改进建议。


各地区学员分享基于《培训课标》 的培训方案


方怀胜主任、杨光副教授指导各地区培训方案

优化改进基于《培训课标》的培训方案

海淀进校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王化英,中学语文教研员迟淑玲主持“基于标准的语文学科培训方案设计”工作坊。海淀进校中学数学教研员黄延林、师训部主任刘锌主持“基于标准的数学学科培训方案设计”工作坊。海淀进校副校长、化学教研员支瑶主持“基于标准的化学学科培训方案设计”工作坊。学员们分小组交流培训方案,组间互动研讨,坊主进行点评指导,学员优化改进培训方案设计。


基于标准的培训方案设计工作坊现场

技术助力教师培训

中国教师研修网副总编高勤丽做题为“混合式教师研修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专题讲座。她分享了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深度教研项目、北京市幼儿园新入职教师网络研修课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研修工作坊等研修实践案例,分析了混合式教师研修多元交互及动态课程的生成机制。


中国教师研修网副总编高勤丽做专题讲座


研修机构管理者工作坊 区域实践推进和工作保障

海淀进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组织研修机构的管理者分享一次成功的教师培训,唤起实践经验中的情感体验;对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归纳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机制保障、成果应用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引导学员从《培训课标》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实践策略,并分享讨论成果。


海淀进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主持工作坊    


基于《培训课标》的整体研修方案和工作保障机制工作坊

研修总结工作坊

11月27日,海淀进校师训部张晓副主任组织实施研修总结工作坊。学员们分享研修中的美好瞬间,并分组对每一天的集中研修学习成果进行梳理、提炼和总结,与大家交流分享小组研讨成果。最后,大家以地区为单位,分享后续的行动计划。


研修总结工作坊现场

结业仪式

结业仪式由海淀进校师训部刘锌主任主持。海淀进校罗滨校长、申军红常务副校长为学员们颁发集中研修的优秀学员证书、结业证书。


颁发集中研修优秀学员证书


颁发集中研修结业证书

申校长提出,本次研修践行了《培训课标》以学定培、按需施培的理念,基于教师学习的规律、基于需求规划设计进阶式的研修课程,开展基于情境的案例式学习和工作坊,帮助大家理解和应用《培训课标》。她建议,后续还要做好网络研修和实践应用,发挥本地区微团队的力量,整体规划设计,在各个学科的教师培训中应用《培训课标》,生成优秀的实践案例,使培训更加专业,造福于本地区的教师。


罗校长代表项目组对学员们表示感谢。她提出,本次研修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唤醒、激发、点燃。通过研修,唤醒了大家做专业培训的意识,激发和点燃了大家学习和应用《培训课标》的热情,同时项目组也被学员全身心投入研修的状态所点燃。本次研修主题明确、目标具体,大家不仅对《培训课标》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应用,而且还体验式地学习了海淀进校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研修的理念、内容、方法与策略。

罗校长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学科培训者回到单位以后,要学科培训一人一案。

二是教师研修机构的管理者要带领三个学科,整区推进基于《培训课标》的培训。

三是要向本地区行政领导汇报,把基于《培训课标》的培训纳入本地区的“十四五”培训规划,形成常态化的推进机制。

四是后续以微团队的形式共同研讨,解决应用中的问题和困难,研磨好培训方案并实施。


后续研修

项目还将组织实施第二阶段的线上网络研修,以及第三阶段的实践跟进、案例交流、总结提升。通过三阶段、四单元的持续跟进式研修,促进学员对于《培训课标》的深度理解和实践应用,推动各地区以微团队的形式协同创新、资源共享,构建专业学习和实践的共同体,并形成各地基于标准的培训实践案例。

学员代表反馈

教师培训“在哪儿”“去哪里”“怎么去”,心理顿悟,正如王荣生先生所言,我们要做明白的事,要知道教师专业发展到哪里去,让教师带着学生到前所未达的地方,这是作为研训者的使命初心,路虽弥,行致远!

有眼界,才会有境界;有实力,才会有美丽。一周的实践虽然短暂,但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培训的方法,更多的是海淀进校执着于实证研究、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职尽责、热爱工作的精神,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往的实践,更严肃地思考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

国培六天满满的收获,回想学习中教授专家的讲座,让我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在一次次的研修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接受思想上的洗礼,受益匪浅!

文:张晓、李琳琳、李珂、刘锌
图:王立辰、张烨
编辑:高琳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