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8日-19日,海淀进校基地项目组、导师团队赴岳海江老师所在学校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开展调研工作,调研期间举行了领航名师岳海江工作室授牌仪式、召开了调研座谈会、指导了公开课及主题教研活动、召开了书稿研讨会、主持了印象岳海江名师成长工作坊。
一、领航名师岳海江工作室授牌仪式
按照《“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提供政策、经费及组织保障,支持本省学员建立名师工作室,培养基地需要指导学员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和活动开展,学员需要通过工作室打造团队、产出成果、发挥辐射作用。
2019年10月18日下午,岳海江领航名师工作室成立,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副处长杨海波、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共同为岳海江名师工作室授牌,并由海淀进校基地导师张海宏老师、工作室主持人岳海江老师共同为属地的指导专家颁发聘书。
岳海江老师表示,把肩上的责任化作对教育事业的眷恋和对学生的呵护,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提升研究能力,坚守教育情怀;坚持儿童立场,落实立德树人;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凝聚团队力量,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之路。
二、调研座谈会
海淀进校基地项目组、导师团队与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副处长杨海波,咸阳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副总督学纪明耀,渭城区教育局副局长高炜,西藏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袁东亚,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李英锋,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及兄弟院校干部、教师,以及岳海江老师团队成员举行了座谈会,会议由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扎西拉姆主持。
西藏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袁东亚首先致辞,他表示岳海江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将为藏陕两地培育出一大批骨干教师,也希望各位名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李英锋表示岳海江工作室的成立标志着学校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学校将为工作室活动的开展提供各项保障,也希望凝聚名师工作室的发展合力,发挥示范作用和窗口作用,服务藏陕两地人民。
渭城区教育局副局长高炜谈到,渭城区一直以来都将名师培养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学科专家团队不断壮大,名师领军人物不断涌现,为全区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希望岳海江老师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高质量的教学研究,探索骨干教师群体研修。
咸阳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副总督学纪明耀指出,岳海江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为咸阳市名师队伍建设装上了“发动机”、“助推器”,对带动全市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意义重大,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在基础教育领域一直享有盛名,希望通过岳老师将“海淀经验”和“海淀理念”链接到当地。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申军红副校长表示,名师领航工程是“高规格、高投入、高水平、高参与、高产出”的一项工程,其项目定位是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鲜明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家型卓越教师”,海淀进校基地愿与学员所在学校、所在区域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教育部交给的名师培育任务。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副处长杨海波表示,新时代、新背景下,西藏教育进入了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促进公平的新阶段,希望以岳海江老师为代表的名师们发挥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以藏汉民族教育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及教学中跨学科互动融合为特色,搭建更多更广的交流平台。
三、公开课及主题教研活动
10月19日上午,岳海江名师工作室主题教研活动拉开帷幕,岳老师首先介绍了为什么选择“活动习作”作为研究的课题,并从“课题从哪里来?现在走到了哪里?将去往哪里?”三个方面解读了课题的选题、进展及未来研究的方向,之后以《解读自己的姓名》为主题展示了一节习作公开课,通过课例探索了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落实研究成果,促进学生作文素养的提升。
之后,工作室成员张莹、王佩、陈倩三位老师分别展示了三个习作教学案例《多彩的活动》《一节阅读课上的小插曲》《让真情在笔尖流淌》,分别对应活动习作的三种类型:单元主题活动习作、随堂随文活动习作和应时因事活动习作。随后,名师工作室学员和民大附中青年教师还进行了美读展示。
海淀进校基地专家和导师针对主题教研活动进行了点评。
海淀进校基地导师、中关村一小特级教师张海宏老师认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活动习作这个主题的选择有一定的突破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教学设计体现了儿童立场和儿童视角,岳海江老师的课堂具有鲜明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张老师同时建议,在之后的研究中要关注四对关系:活动习作与为习作而活动的关系,活动习作与非活动习作的关系,活动习作与活动习作方法的关系,活动习作与主题挖掘的关系。
海淀进校基地学员、内蒙古兴安盟音德尔第一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安永全老师表示,岳老师口中、眼中和心中都有孩子,善于捕捉课堂教学细节,课堂生成真实、朴素、原生态,这堂课所承载的语文价值在于时刻指导学生观察、想象、思考和发现,能看到学生思维能力落地的过程。
海淀进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老师认为,本节课的学习活动设计体现了大语文观,同时建议岳老师在今后的研究中在四个方面着力:活动习作要有明确的观点表达,有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方法与策略,有经典案例做支撑,通过活动习作捕捉育人契机更好地实现学科育人。
四、名师成长工作坊
通过“名师成长工作坊”,走进名师成长的场域,探寻名师成长之路,提炼名师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梳理名师成长的要素,是海淀进校培养基地的特色之一。
10月19日下午,海淀进校培养基地项目组成员、北京市骨干教师王秀英老师主持了“印象岳海江”名师成长工作坊,参加工作坊的有岳老师的领导、同事、工作室成员和学生。
围绕“名师成长”“名师特质”和“教学风格”三方面,全方位、立体地了解岳海江老师。访谈:名师讲述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关键时间、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从而了解名师专业成长的过程;画像:从教育情怀、职业精神、职业规划、专业追求、人格特质等方面了解名师特质;头脑风暴:探讨名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
名师成长工作坊,对于参与工作坊的老师,是专业发展的激励与自我教育;对于名师学员,促进了对教学风格、教育思想的凝练;对于项目组,达到了很好的调研效果。
五、名师专著书稿研讨会
名师专著是名师领航工程学员标志性成果之一,是学员梳理、表达教育教学思想的重要载体,在基地研修期间,学员在导师的多次指导下聚焦了专著的研究领域和思路,此次调研,基地专门召开了书稿研讨会,聚焦专著写作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讨,为后续工作理清思路。
岳海江老师首先对书稿的价值取向、理论基础以及选题、提纲、目录进行了阐释和介绍,对书稿进展进行了汇报,海淀进校基地导师组、项目组及学员对书稿进行了点评,并针对问题给出了具体建议。
张海宏:从概念界定到理论基础、从核心要素到具体案例,整部书稿有了初步的完整框架,建议在现有标题基础上再设置一个副标题,进一步厘清核心概念,抽取策略性方法来支撑案例,各级标题再进行深度打磨。
安永全:岳老师的书稿与课题、团队研究主题相统一,体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一致性,在未来还需要关注内容的主次安排,标题间的逻辑关系。
申军红:建议根据之前的研究成果,以活动习作为主线,将专著变成一本能体现教学成果和教育思想的集萃,融鲜活案例、理性思考和学理支撑为一体。建议制定详细计划,将书稿撰写和工作室团队研究相结合,按时高质量完成专著出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