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浸入式实践型研修提升教师科学素养
——海淀区中学教师科学素养与实验技能提升研修第三期纪实
2017-07-21 18:50

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组织下,海淀区物理和生物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2017年7月13日来到了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开始了为期五天的“科学素养及实验技能提升”高级研修活动。

当前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科学教师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与育人上如何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教师自身的素养又如何提升,海淀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在前两期与中科院合作基础上,充分沟通和论证后,为海淀科学骨干教师量身打造的高端研修课程。本次课程延续了前两期的拓宽视野、提升水平、发展能力的特点,在研修内容和研修方式上进行了创新,使科学骨干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在动手实践中强化对学科本体知识的理解,通过与科学家近距离接触,感受科教兴国的真正含义。

开班仪式上,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主任赵杰志对此次研修提出了要求,希望学员努力做好“学习者”和“翻译家”,认真参加研修,把科学语言翻译成学生理解的语言,用真实的科学研究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师训部项目负责人田成良老师解读了研修方案,对此次研修的目的、意义和课程进行了讲解。开班仪式后,生物研究所的李勃博士做了《不一样的真菌世界》的报告,从真菌的概念、大型真菌以及真菌的分类、餐桌上的真菌等方面做了精彩的介绍,让老师们脑洞大开,大家一路上的疲惫一扫而空,马上进入了学习状态。


图1 项目负责人田成良老师解读方案


图2 赵杰志主任讲话


图3 生物专家李勃博士作报告

之后的研修,物理和生物学科分别进行。生物学科的老师们走进了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聆听了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植物学博士强毅的《珍稀濒危药用资源保护与利用》讲座,强博士细致的介绍了秦岭地区的药用资源植物的研究与开发。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动物学博士赵海涛做了题为《野生动物监测》的专题报告,他集中讲解了野生动物保护的突出问题,并介绍了红外相机作为地栖动物监测主要工具的使用知识;《探秘川金丝猴的神秘世界》及《国宝——大熊猫》的专题知识引发了学员们深度兴趣和深刻思考。陕西省西安植物园植物学博士卢元带领学员进行森林穿越,识别秦岭自然生态环境下分布的多种植物,讲解了《植物标本制作》,学员实际动手,制作了植物和昆虫的标本,在专家的引领下,重温实验技能,在吸纳新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实践技能。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保护生物学博士任轶代表金丝猴行为生态团队做了《秦岭川金丝猴保护学研究与应用》报告,介绍了川金丝猴的社会体系及特点、野外个体识别及标记方法等,并带领老师们进行了川金丝猴的野外行为观察。陕西省发改委自然发展基金会负责人谭继昭老师饶有兴致的为大家讲解了《灯诱昆虫及昆虫标本制作》。


图4 植物学博士强毅讲解《珍稀濒危药用资源保护与利用》


图5 副研究员赵海涛讲解《野生动物监测》


图6 秦岭穿越采集植物


图7 植物学博士卢元讲解标本制作


图8、9  学员进行植物标本制作


图10 保护生物学博士任轶带领学员观察大熊猫粪便


图11 昆虫学专家谭继昭老师讲解灯诱昆虫


图12 谭继昭讲解昆虫标本制作


图13 学员制作昆虫标本

物理学科教师走进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听取了童明雷博士题为《瞬时的花火,刹那的光芒》的报告,学习了计时工具的发展历程和时间精度的演变。在参观西安航天发动机厂时,航天专家为大家揭开了发动机的神秘面纱,老师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展示大厅,对着实物听研究员讲解火箭发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燃料的发展历程和发动机的发展,了解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在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的众创空间,博士生导师李成新教授做了《科学改变世界,博导启迪梦想》的报告,介绍了创新实验室的发展情况,引发了老师们的极大兴趣,大家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着科学的魅力,更深刻感受着科学和技术的结合转化为经济,为民生服务,并进一步推动科技的发展。物理老师们还饶有兴致的走进了地球环境研究所,了解了加速质谱仪的工作原理,走进了岩心陈列室、树木年轮实验室和气溶胶化学与物理实验室,了解了科学研究的精细与专业。


图14 西安光机所博士生导师李成新教授做报告


图15 参观西安地球环境研究所加速器质谱仪


图16 学员分组制作重力小车


图17 学员与专家互动


图18 走进创客实验室

研修结束后,物理和生物学科的各小组都进行了学习汇报,学员把研修所学的科学前沿知识和实验技能与实际教学紧密联系,及时转化为教学设计、科普讲座、评价工具等,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后续教学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


图19 物理班学员参观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


图20 生物班学员参观西北大学自然购物馆

此次研修不仅拓展了教师的科学视野,提升了实验技能,体验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及方法,深刻理解了科学本质,还使学员对科学教学理念的变革有了深入的思考,促进了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学员们,不仅是积极的参与者,更是勇敢的实践者,“我们兴奋、激动,一次次被震撼;我们交流、研究,一次次靠近问题的实质。”

学员研修感受:

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问题并没有给学生讲透,比如关于科学家如何调查动物行为、怎么做标记、需要注意些什么……这次都有了深入了解,以后在教学中有关动物行为的研究和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方面,可以给学生讲述的更清晰,更身临其境,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实践操作,比如试着观察记录身边的一些小动物;去公园采集标本完成制作;灯诱昆虫等。在实践中让学生去体会如何做科研,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解决遇到的问题,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科研的乐趣。

——吕继红

非常感谢这一学习,不只是实地学到与应用了专业的生物学知识,有这么多灵动、多姿的生命(包括我们的同伴和科研人员)陪伴,静静的走在山间,抬头仰望一片绿叶、看一朵飘过的云,就会觉得快乐。静静的站在树下,听风舞树林、小鸟鸣唱,就会感动于生命与自然的和谐静好。

——宋金艳

几天的研修活动带给我们的都是全新的内容,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再体会,再消化,把科研人员数十年如一日坚定不移的科研精神带到我们的工作中去,更要把这种精神带给学生;把这些从课本中学不到的野外实践知识带回课堂,使这次的研修活动的收益在我们更多的学生中得到延伸。

——王丽娟

通过参观国家授时中心,了解了计时工具的发展历程和时间精度的演变,领略了人类的智慧和科技的发展,知道了时间的精度已经到了皮秒(10的负12次方)、飞秒(10的负15次方)和阿秒(10的负18次方),也进一步了解到时间精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重要性。真是开阔了视野,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刘华权

带着对科研人员的崇拜,带着对科学家的敬仰,带着一种对知识殿堂渴望,今天走进了神秘的西安航空产业基地,参观学习了各类火箭设计制造,领略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艰辛辉煌历程,更加期待着太空空间站、天宫飞船、嫦娥奔月再传捷报。我为中国骄傲,我为默默耕耘的科技工作者自豪,我更加体会到知识重要,创新更重要,增长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更新我们的观念,努力工作,育好学生,无愧时代。

——杨东升

(文:王秀英、田成良;图:王立辰)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