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教师专业发展”专家座谈会成功召开
2017-03-25 20:40

2017年3月22日,“教师专业发展”专家座谈会在KY.COM召开。会议由KY.COM、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师》杂志社合作举办。本次座谈会的主题聚焦“教师专业发展”,具体围绕教师核心素养、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教师教育实践创新、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含培训者队伍建设)等四方面内容展开研讨与交流。

参加座谈会的专家有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张绪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李琼教授,西北师范大学西部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瑾瑜教授,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汤丰林教授,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朱福荣,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陈仲弘,海淀区教委副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部分教研员和来自房山区、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等地的教育同仁,以及《中国教师》杂志社媒体团队参加了会议。座谈会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常务副校长申军红主持。

图1  海淀区教委副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滨主持座谈会

首先,海淀区教委副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滨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对会议的背景、主题和研讨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会议播放了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短片,大家一起回顾了会议内容和研究中心的主要工作。研究中心秘书处设在KY.COM,是全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平台、交流平台、成果推广平台和服务平台,将为全国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方向引领和专业支持。

图2  《中国教师》杂志社社长曹巍发言

《中国教师》杂志社社长曹巍对各位专家莅临座谈会表示欢迎。她说,今年国务院即将出台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本次座谈会的召开是一次预热。《中国教师》杂志后续将以专题和专栏的形式刊登本次座谈会的研讨成果。

之后,座谈会进入专家专题发言环节。

图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作专题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认为,未来国家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他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分别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内涵进行了深度解析。

图4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张绪培作专题发言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张绪培认为,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线教师需要从四个方面做起:第一,转变教育观念,真正由教书转向育人。第二,在教育内容上,教师要教给学生大概念的、结构化的、跨学科的内容,使学生消化以后可以重构。第三,在教育实施上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真实情景、任务驱动式的教育,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第四,在教育评价上,需要研究和重构面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标准和工具。

图5  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汤丰林教授作专题发言

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汤丰林教授作题为“教师培训变革:必然性与可能性”的发言。他提出,教师培训的核心目标是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的动力与行动。教师培训的变革需处理好政府指导与市场主导的关系、政策引导与学校主责的关系、资源支持与个人自主的关系。教师培训变革的基本路径是从新任教师培训、教师资格强化培训、建立新型教师教育体系、建立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等方面,建立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体系。

图6  西北师范大学西部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瑾瑜教授作专题发言

西北师范大学西部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瑾瑜教授作题为“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反思的教师培训路径创新”的发言。他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应当从理解和帮助教师开始。能产生“价值”的教师培训的特点包括:关注教师问题、重视教师经验、引发学习需求、激励变革信心、生成实践智慧。教师培训的路径包括三方面:一是体制化、制度化、组织化的培训与学习,二是教师专业化需要的自主学习与发展,三是学生资源与力量的开发与利用。

图7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朱福荣作专题发言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朱福荣作题为“教师培训的实践创新暨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发言,分享北碚教师进修学院的实践经验。他提出,要彰显浇根与改善的师本理念,做重德的培训、做在场的培训、做知行合一的培训、做有理论实践的培训、做催生的培训。浇根改善型教师培训特点是,始于问题,源于需求,团队学习,注重实操,重视研磨,融入理论,形成习惯,终于改善。学院秉承研训合一的理念,整合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机构。

图8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李琼教授作专题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李琼教授提出,教师培训要尊重教师发展的自主性,提高教师专业情意,激发教师自主内在的活力。要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准入门槛,增加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这是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教师培养与培训,特别需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一是要关注课程本身学习的场景,扎根于真实的教学情境和学生情境。二是要建立一支由高校理论研究者、学科教师、教研员和中小学教师组成的优质师资队伍,共同做理论和实践融合、职前和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

图9  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陈仲弘作专题发言

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陈仲弘作题为“智慧融合,交互创新,品质提升——构建研究型服务体系的实践思考”的发言,分享机构建设的实践经验。第一,拓展服务空间,建设三座“智慧之桥”。第二,浚通教育生态系统,交互“三股支流”。以教师发展贯穿始终,以课程研究引领深度,以复合资源形成合力。第三,着力品质提升,打造基于“学生立场”的智慧课堂、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基于“研究服务”的智库等“三道景观”。

图10  海淀区教委副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滨作专题发言

海淀区教委副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滨作题为“研修转型:专业地服务教师学科育人能力的提升”的发言。她提出,教师研修的转型,要专业地服务教师学科育人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有实际获得。第一,关注教师学科育人能力的提升。教师的学科育人能力是动态发展的,是一种学术能力,是高度专业化的表现。其实践性极强,具有学科性、现场性、个性化等特点。第二,让教师研修更加专业。要满足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并引领需求。一是尊重客观规律。二是依据标准研修。三是建设专业队伍。四是建设专业机构。五是不断自我突破。六是加强学科建设。第三,通过研修转型提供专业服务。教研转型,包括教研工作重心从“学科教学”转向“课程育人”,教学目标从“知识获得”转向“素养提升”,教研内容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学改进从“基于经验”转向“基于实证”,教师研修从“专家传授”转向“教师众筹”、从“统一培训”转向“个性发展”。

之后,座谈会进入自由发言环节。来自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房山区的教育同仁分享了他们的收获与思考。

最后,罗滨校长作总结发言。她说,当前,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确保教师培训机构、教师培训者队伍的专业性,要共同创新发展,发挥团队力量,实践与创新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要共同开展研究,提炼中国教师教育的经验与智慧,在国际上有分享与交流。

“教师专业发展”专家座谈会,八位专家围绕教师核心素养、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教师教育实践创新、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含培训者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从理论、实践、管理等多重视角,深度分享、交流、碰撞教师专业发展的观点和成果,促进了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的理解和建构,也将推动教师教育的实践和创新。

图11  与会者合影留念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