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北京市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工作现场会
2015-05-22 01:11

2015年5月19日上午,北京市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工作现场会在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和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承办。

会议由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张凤华处长主持。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张欣欣,海淀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勇,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付志峰,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权良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褚宏启,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尹丽君,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副主任罗滨出席会议,市区教委领导、市区教科研部门负责人、项目校校长以及教师、教研员代表、北部和学院路研修中心所属中小学校长、学院路街道各居委会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会议。


 图1 张凤华处长主持会议


图2  会议现场1


图3  会议现场2

北京市自启动实施市、区教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专项工作以来,市区11个教科研部门,130多名干部教师参与到17所项目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实践中。项目充分发挥教科研人员的专业优势,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组织教师研修活动,走上讲台上示范课,开展教学改革实验,促进了项目学校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深入总结交流典型经验,北京市教委决定召开此会。

大会首先由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贾美华副主任以“有效支持,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促进实验学校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从构建思路与工作机制、以教学指导为例的工作介绍、初步成效与下阶段工作思考三个层面对北京市教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的情况作了汇报。在构建思路与工作机制上做到部门间、院校间、学校发展各领域间的三个协同。明确学科教学指导工作职责,提出学科教学指导工作思路,确立学科教学指导工作目标,使学校能够健康、自主、可持续的发展。在教研团队支持的同时,在管理、课程、评价等其他层面同步有效推进。


4  贾美华副主任发言

海淀区典型经验交流汇报是大会的主要环节。《改变,为了明天》主题片展示了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支持中小学发展项目一年来,学生的变化与成长、教师的变化与发展、学校的改变与发展,教研员的角色变化与发展……。海淀区各级领导对教育的重视与关切,深入调研,亲自指导;教研员对教育的专业追求,深入课堂,专业引领;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拳拳之心,研究教学,因材施教;学校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正如海淀教委罗滨副主任所说的“这一年,我们看到了期待中的变化。对口支持项目是一个平台,是学生、老师、学校发展的平台,也是教研创新的平台,改变不是否定,而是积极地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海淀教工委书记尹丽君到学校调研工作后指出“我们看到,教研员从指导者变成了合作者,这种变化快速地提高了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形成一种优质学校成长新模式。随着北部和学院路研修中心的成立,教研创新将满足学校个性化的需求,引领区域学校跨越式发展,将更大范围地发挥优质教育的辐射作用,提升海淀教育品质”。
    海淀区教委副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带领海淀区教科研对口支持项目团队,以“提升学校软实力,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为主题,从多形式调研学校需求、需求导向的深度教研、提升软实力面向未来三方面,循序渐进、系统阐述教研部门在对口支持学校一年来,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课堂教学改进为突破口,以项目和课题研究为载体,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深度参与学校的校本教研。促进了学校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改进了教与学的方式,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教学资源,丰富了校本教研的内涵,提升了学校的软实力。罗校长最后强调,面向未来,教研部门要主动顺应教育变革的需求,完善工作机制,加大辐射力度,创新满足需求,引领需求的高品质服务,提升学校软实力,保证教育均衡优质的可持续发展,为百姓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5  罗滨副主任发言

“教研员陪伴我成长”是对口支持学校老师的深刻体会。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的初中生物教师胡彬用实际案例动情地阐释了支持项目中教研员陪伴她成长的故事。她谈到,对口支持把教研员送到我们身边,针对教师提出的困惑,通过“听课-讨论-上课-反思-再上课”的过程,课堂和教师都悄然发生着变化:学生由不愿参与到乐于参与,教师由以前更多考虑的是教材到现在从课程标准、学科本质以及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考虑,搭建学生认知的一个桥梁,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6  胡彬老师发言

教研员代表陈颖老师带着“深度学习”项目走进两所项目校,她以“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专题复习教学为例,介绍了以项目为载体的研修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逐渐地获得了提升,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进行了有效地转化。陈颖老师说:“一步步走来,我更加理解教师的辛苦和困难,更加了解教师的需求,专题跟进式教研促进了团队共同发展”。


陈颖老师发言

海淀区典型经验汇报交流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两位校长发言。一位是海淀区上庄中心小学毛向军校长,一位是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的纪世铭校长。

毛向军校长在发言中谈到,海淀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三个一流,南北同步”的目标,海淀区教委在政策上对北部地区加以支持,注入进修学校优质资源,为北部地区教师量身打造了集中培训、小学学区跟进式教研、专家下校等形式,教师专业成长速度明显加快,形成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教材开发四位一体的教研模式,取得了良好教育教学的效果。优质资源正在逐步“落地生根”,也正朝着“南北通行”的目标推进。他希望与研修分中心紧密合作,以问题为导向,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归宿,实现共生共长,互利共赢。


图8 毛向军校长发言

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是北京市教科研部门直接支持发展的17所学校之一,纪世铭校长以“把握机遇,激活潜力,我们获得了……”为主题,从学生“获得”有效的健康成长、教师“获得”长足的专业发展、家长“获得”身边的优质学校,来悉数学校的发展变化。纪校长谈到,在市区教委的支持下,学校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深化学校教育综合改革,让改革“红利”惠及学院路地区更多百姓的孩子,让凸显教育民生观的“北京理念”根植在更多家长心中。


9  纪世铭校长发言

海淀区教委、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为创新扩大优质资源机制,加大支持力度,为科大附中加挂“KY.COM附属中学”校牌。同时,还在学院路地区、北部新区设立“研修中心”。在与会者热烈的掌声中,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张欣欣,北京市教委付志峰主任,海淀区委组织部部长刘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褚宏启,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尹丽君,共同为北京市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学院路研修中心、北部研修中心揭牌。这样以海淀进修学校主体、2个研修分中心(北部研修中心和学院路研修中心)、3所对口支持校(进修附校、进修附中、进修附小),形成一个新的教育发展集团,将有力促进海淀区教研工作的转型。


10  领导为进修学校附属中学和两个研修中心揭牌

大会最后,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做了重要讲话。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是绘制北京教育新地图重要举措之一。海淀区在贯通教育内部资源,发挥教科研部门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小学内涵式发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有更多的优质学校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很有特色,经验突出。现场会上的经验介绍从不同视角诠释了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工作理念,非常值得肯定,并希望在全市大力推广。

为了这项工作进一步发展,仲文书记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深化认识,持续跟进。广泛调动教研员的工作积极性。教研员是最好的教育资源,他们熟悉教育教学业务、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并且绝大多数来自一线教师。发挥教研员的优势,就是发挥义务教育均衡的优势,教研员走进学校,深入课堂也是对这支队伍自身发展的支持。第二,总结提炼,大力宣传。积极推广做得好的经验和方法。把经验和方法相结合,在绘制“首都教育新地图”的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第三,把握关键,注重实效。促进学校师生发展的“实际获得”。最终落脚点在“实际获得”上:首先是学生“获得”,教研员带动学校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尤其是提升课堂教学活力,满足学生需求。其次,是教研员本身要有“获得”,教研员结合一线教学实践,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仲文书记希望广大教研员能把国际上先进的教学方法、理念带到课堂,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为首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发挥示范作用。


11  苟仲文书记讲话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在支持中小学发展工作中形成的“三级联动深度教研”模式,是教研创新的又一次实践探索,在现场会上得到了肯定和推广,在全市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