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2日,进修学校在新址中区504会议室,邀请首都师范大学杨朝晖教授作了主题为《让我们和老师一起做行动研究》的培训讲座。进修学校教研、培训以及教科研等部门80多位老师参加。会议由教科室张鹤主任主持。
首先,杨教授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义语——教师成为研究者讲起。“教师成为研究者运动”就是要改变教师的职业形象,使教师不仅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而且具有崇高的学术地位。教育研究是使学校改革取得实效的最可靠方法,但是目前的教育研究,无论从教师自身的认识,还是学校管理层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机制的制约、社会风气的浮躁、实践与理论的分离、认识的误区和习惯的束缚、教育现象的复杂和学校教师自身能力的局限等等。
接着,杨教授从实践反思的视角,深刻剖析了教育研究的内涵。教育的本质是实践,研究是为实践服务。教育研究应采用“实践认识论”去探究实践者处理具体情境的独特过程,以显示出“行动中反思”的严谨性和适切性。所以教育研究要转变研究范式,让研究真正走入教师的教育实践生活之中。具体转变主要包括从普适性转向自然情境下的研究、从宏大主题转向注重个人经验叙事性的研究、从思辩转向关注生活事件的现象、从自上而下的逻辑推理转向自下而上的实际探究的分析、从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转向关注生活的真实性、整体性等。
最后,杨教授结合自己指导学生做研究的经历,从行动研究的本质、特点、难点、关键点、薄弱点、操作模式等方面,详细讲解了行动研究为何是最适合教师的研究方式,如何指导教师做行动研究。并且总结了“行动研究的理想步骤”和“行动研究的六要素”。实施步骤为“发现问题(现象)——分析问题——形成针对策略——制定行动计划——开始行动探索——不断反思观察——总结成败,提升新知——固化行为——开始新的螺旋”,六要素指的是“聚焦真问题、找到真策略、采取真行动、进行深反思、形成新认识、固化新行为”。
此次教科研培训讲座,让老师们不仅从理论上对行动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也得到了指导。正如张鹤主任总结时说:“作为教研员,不仅要能够把握学科的本质,还要有研究问题的意识,有带领教师进行研究的能力,让行动研究引领我们进入一种不同的职业生活状态”。(林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