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7日,在北京市十一学校国际部五楼第一会议室,开展了海淀区中学校本培训协作体第一组的教师培训负责人的培训活动,活动主题是“校本培训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北师大校长研修学院院长陈锁明博士参加并指导培训活动,协作体13所成员校的教师培训负责人共16人参加此次活动。培训活动进修学校师训部王秀英老师组织主持。
本次培训活动,在陈锁明博士的指导下,精心设计,细致安排。在分析目前基层学校校本培训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培训主题及培训策略,运用访问学者研修成果——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型,对基层学校的校本培训方案制定与实施进行指导。培训前,教师培训负责人准备了各自学校的本学期校本培训计划、上学期校本培训总结,以及一份校本培训方案或申报的校本培训优秀案例。培训过程中,运用了游戏导入、案例分享、成员互动参与等形式,采取“1+1+1”的活动方式,通过小组的案例研讨,小组活动成果分享以及各自学校材料的反思等活动,以实现培训目标和良好的培训效果。培训活动持续了近3个小时,体现了培训模式“主题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提升”的特点。培训结束时,进行现场互动——“每个人说一句话”活动,专家点评与引领,以及后续的访谈,得到此次培训的反馈信息。
本次培训后的任务之一是完成一个校本培训项目的方案(或修改一个原有的方案),并上交形成协作体的方案集。可以预想,通过教师培训负责人努力,形成适合适应学校的校本培训项目方案,促使校本培训向操作规范化迈进一步,逐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期待涌现出优秀的校本培训项目。
陈锁明教授现场点评,为活动引领方向。强调指出,教师培训负责人要从方法论的视角关注校本培训工作方法,同时要关注教师培训模式,并可以进行模式的迁移。这堂课让所有的老师都有说话的机会——发言的机会,体现参训者的自我价值、一种主人翁的状态,调动了参训者的主体性。要改变校本培训模式,提高校本培训的效益,让教师的主体性发挥出来,调动正能量。
教师培训负责人是校级培训者,是学校校本培训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需要专业引领与指导。本次培训是在充分的文本分析、电话访谈的基础上,根据教师培训负责人的实际状况及学校校本培训的事实现状,设计实施的一次尝试性培训。希望在校本培训工作实践中,探索出区级培训者对校本培训工作,特别是学校教师培训负责人的有效指导的工作思路。(王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