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生物学科“微格”教学比赛之感想
2013-09-24 10:36

为建设研究型中学生物教师队伍,为发现和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创造有利条件,今年8月27日和9月14日进修学校生物教研室和区中教科,分别举行了两次针对初中教师的“微格”教学比赛。在两次比赛中,各位参赛老师都为比赛做了积极而充分的准备。生物教研室的几位教研员和聘请的北师大生科院的方瑾评委从大赛的准备、到后期点评及分数的统计,都做了缜密的计划和部署。

“微格”比赛,要求教师在平时40分钟左右的课堂内容中,选取某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点,在15分钟内完整呈现,这既是一种高智慧和高技术的体现,又是一个全方位考察教师各项教学基本功的过程,再通过后期点评使教师能及时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并能得到更快的提高和发展。通过两次“微格”比赛,我们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参加比赛的各位生物教师对比赛都十分重视。大家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在较短时间内设计出较为完整且新颖的教学方案,并配有PPT和相关教具。特别8月份教研室搞得“微格”教学比赛,抽题是在8月25日,比赛是27日,许多参赛教师当时还在外地,甚至有位教师8月27日结婚….但是,绝大多数教师们都积极克服自己的困难,提早赶回北京,参加比赛。那位婚期在27日的教师,我们破例为她在28日重新安排的比赛。所有这一切,我们都为之感动,也激励我们一定把“微格”教学及比赛搞好。

其次,绝大多数教师,讲授过程紧紧围绕核心问题、按照新理念和学生特点,有理有据地、娓娓道来地进行讲解,效果很好。其中,人大附中的李锂老师讲授“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片段,从生活实际入手,从学生对早餐健康状况的评价引出三餐的重要性和合理营养中的“营养素全面”,提出“营养均衡问题”,并通过“平衡膳食宝塔”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宝塔”所传递信息,使学生可以初步描述合理膳食的基本原则,随后又给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十条原则,最后以作业的形式落实本节课目标——设计一份健康食谱。师生互动,使学生学以致用。还有上地实验学校的申思老师和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的安烨老师在讲解“单细胞生物”教学片断时,从草履虫形态、结构到相对应功能,再到单细胞生物具有生命特征,环环相扣,使学生对生物的认识逐渐得到提高。

第三,许多教师注意到生物学科的教学特点,利用实物、标本或教具展示生物体器官的结构和与系统的关系。比如:北京理工附属中学的卢群老师对于心脏的讲解,视频非常清晰,引人入胜,且结合真实的猪心脏进行解剖观察,并辅以实物图片,使学生对于教科书中不太好弄清楚的心脏结构一目了然,且是真实实物,记忆深刻。还有:人大附中西山分校的李媛老师在讲解肺通气时,视频展示了真实的羊肺呼吸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学生对于肺的呼吸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还有的老师自行设计实验,使学生对于较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但是,此次比赛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教师自行设计实验来验证教科书上的一些结论或知识点,这是非常谨慎的事情。因为,很可能会有些意想不到的漏洞使实验设计不严谨,进而误导学生。所以,验证性实验最好还是从现有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素材。还有少数教师的语言不够严谨,尤其在一些专业术语的运用上,需要引起注意,逐渐养成严谨治学的作风。此外,还有极少数教师将“微格”教学和“说课”混淆了,没有很好地体现“微格”教学的特色…所有这些都应在今后的比赛中引起注意。

总之,“微格”教学比赛为广大中学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是给青年教师提供一次锻炼自我、提升教学素养和交流教学经验的机会。青年教师应很好地利用这样的契机,积极参与、努力学习和勇于实践,使自己能更快地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生物教师。(生物教研室)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