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系统优化模块教学 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北京市高中化学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成果展示与交流大会
2013-08-10 17:38

2013年515日,北京市高中化学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成果展示与交流大会在八一中学隆重召开,会议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和北京市八一中学共同承办。此次活动的目的旨在推进化学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提高模块课程校本化和区域化实施水平,传播优秀课程改革成果,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此次活动也是北京市高中化学新课程交流研讨系列活动之一。来自天津市北辰区和北京市各区县的化学教研员、教师,北师大、首师大等高校的化学教育同行,共计300余人参会。

活动包括大会报告和教学观摩研讨两个环节。大会由市教研中心化学教研员唐建华老师主持,八一中学沈军校长致欢迎辞,进修学校罗滨校长做了题为“系统优化模块教学全面提升学生能力”的大会主报告。罗校长向来宾介绍了她所带领的“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与实践”项目团队自2010年初以来所做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包括项目启动背景、项目实施思路、项目成果的内容和特色、项目实践的效果以及今后的计划等。在罗老师发言的过程中,八一中学陈咏梅老师和北大附中秦蕾老师作为项目实验学校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的资源建设和实践应用情况。

2010年初该项目启动,在罗滨老师的带领下组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项目团队,首先对模块进行整体架构和功能定位,对模块内容进行系统解读,采用在短时间内集中攻关,通过专家引领开展基于教学实践的持续学习,采取“实践、评价、改进、再实践、再评价、再改进”的螺旋提升建设模式,建成包括文本、录像和多媒体教学素材等三种形式的模块全套精品课程资源。2011年初至今,项目组本着“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精细化指导”的原则,不同实验校应用模块课程资源,共计开展五轮次教学实践,7000余名师生参加。目前,八一中学、北大附中、理工附中、中关村中学和北师大三附中等11所学校结合本校的教学计划,以校本研修和校际联片研修的方式开展第五轮实践研究。多轮次的资源实践成效较为显著,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学校,都在实践中获益,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来自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刘月霞主任对项目工作及项目成果进行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她认为在当前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进行课程资源建设是提高模块教学质量的关键,海淀区的项目成果内涵丰富,项目实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其工作的模式和机制值得在全市甚至全国范围内推广,希望这样的课程资源建设项目能够深入到基础教育课程的其他各个学科。

大会报告后,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任宝华、支瑶和陈颖老师分别任主持人,分成三个会场开展教学观摩和交流,围绕“促进学生认识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引导学生认识思路形成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和“顺应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等主题进行。

三个会场上,八一中学的宋晓敏和常伟、理工附中的马庆兰等9位老师进行了原理模块“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电化学基础”等核心主题的教学展示。教学展示包括现场授课、说课、教学案例分析和现场教学片段等多种形式,给与会老师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此前,以区教研员为核心的项目团队对所有展示的课例都经过了多次的讨论和改进。现场课的课堂上师生互动效果好,学生积极发表各自的观点;说课主题鲜明,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凸显“在问题解决体验中发展学生能力”的模块教学理念。北师大化学教育研究所的刘克文和胡久华老师、首师大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黄燕宁老师分别就三个会场的教学课例进行了点评。帮助老师进一步提炼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与会老师普遍反映收获丰富。

此次活动向全市化学同行展示了我区高水平的模块教学,也体现了项目团队合作研究和实践的精神风貌,为今后课程资源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陈颖)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