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教研员高级研修北师大访问学者项目”中期交流会召开
2013-08-02 01:30

2013年4月3日,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在区政府第二办公区504会议室召开“教研员高级研修北师大访问学者项目”(以下简称“访问学者项目”)中期交流会。北师大教育学部副部长顾定倩,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党委书记王世东,海淀区教委人事科科长刘大鹏,访问学者项目的部分导师和学员,以及进修学校部分教师代表参会。进修学校副校长申军红主持交流会。

访问学者项目学员代表任宝华、王思锦、王秀英、柳忠烈和周立莉五位老师分别在交流会上做主题发言。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自在一年中的研修进展和取得的成果,无论是参与导师高端备课、形成高水平教学设计,还是组建研究团队,开展项目研究;无论是利用高校资源,近距离接触国内外学科前沿,抑或及时总结反思研修感悟,转变研究意识、研究习惯和教研模式……学员们生动明晰地展示了他们在研修项目中的所行、所思、所感、所获,也呈现了他们与导师之间感人至深的真挚情谊。领导们的高度重视和细致关爱、导师们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奉献,以及学员们如饥似渴的研究热情、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给予在场者极大的触动:是感动、是启发,更是思索!

北师大刘文利、陈锁明和马波三位教授分别代表导师发言。他们对进修学校领导的战略眼光和教研员们的敬业精神表示十分赞赏,认为“访问学者项目”使得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紧密结合,双方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导师与学员之间互相切磋、携手共进,实现了教学相长的预期效果;希望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们能够在此项目中不断汲取营养,不断成长进步,在引领区域教育发展的同时发挥辐射全国的作用。

北师大项目负责人王磊教授在发言中指出,“访问学者项目”的目标在于促使教研员实现从“经验型”到“专业型”、“研究型”的转型,从而在引领和推进区域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承担更多发展性的职责。王教授建议,学员在项目中以课题研究为驱动,要注意把研究对象聚焦到学科本体和教研本体,把区域作为研究单位,把师生发展作为研究证据,把改变现状、解决问题作为研究目标,这一过程既是导师和学员合作研究的过程,更是教研员自主研修、自主发展的过程。

罗滨校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访问学者项目”旨在提升教研员的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从而提高教研工作的品质。在项目实施的一年中,十四位学员的整体状态是主动投入,他们积极关注源自一线课堂教学、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开展富有深度的教学研究,并不断思考质疑,改进完善,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研究主题不够明确、研究过程与研究主题缺乏契合、研究内容尚未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研究成果缺乏总结提炼,以及有的学员与导师之间沟通不够密切等问题。为了不断提升项目实施水平,更好地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罗校长提出了四点要求和期待:第一,希望学员珍惜宝贵的研修机会,全心投入,在研修过程中提升学养,最终形成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第二,希望学员快乐研修,张弛有度,满载收获,使研修成为职业生涯发展的新起点;第三,希望教研员通过研修成为区域教学和教研工作的研究者和引领者,为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不辜负各方对大家的期待;第四,希望北师大教育学部能够一如既往地给予此项目以指导和引领,在项目结束后形成评估性报告,借此总结项目成果和经验不足,服务于今后的研修项目和其他形式的合作共建。

  罗滨校长总结发言

进修学校原副校长、特级教师沙福敏老师对“访问学者项目”一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显著成绩给予高度肯定,她寄语项目学员常怀感恩之心、常存敬畏之情,将学校、领导和导师们的恩情作为努力提升自我的不竭动力,铭记作为一名教研员的角色、使命和责任,分享在研修中获得的体悟和智慧,最大程度地发挥研修项目的辐射作用。

北师大教育学部副部长顾定倩教授在讲话中指出,“访问学者项目”以研究问题为导向,以发现规律为内容,致力于学员学科教研能力、教师培训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的全方位提升,一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此同时,研修项目也为北师大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顾部长表示,北师大作为驻区高校,为海淀区基础教育发展贡献力量责无旁贷,教育学部将与进修学校一道继续有力推进“访问学者项目”,为提升海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而共同努力!

 会后合影

此次中期交流活动为“访问学者项目”的顺利推进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既促进了学员的自我总结和梳理,也实现了学员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帮助学员与导师进一步明确研修方向、任务和进度,进而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优质高效地完成研修任务,达成预期目标。(皮国萃)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