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坚持改革创新 促进中学教学工作系统性跃升 || 海淀区2024年中学教学工作会圆满召开
2024-11-09 09:45

11月4日,由海淀区教委主办,海淀区2024年中学教学工作会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共北京市委教工委委员、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攀,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武凯,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杜荣贞,海淀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史怀远、吴谨,海淀区委教工委委员、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唐建东、赵霞,海淀区教委主任助理刘昊,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组织书记、院长吴颖惠,副院长燕海霞,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党委书记申军红,党委副书记、校长姚守梅,海淀区教育党校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中小学干部研修中心主任赵欣,海淀区招生和考试中心主任胡健。 

两委相关领导,各主管单位领导,机关各科室科长,各学区管理中心主任以及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区教科院、区教育党校、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的领导和老师们,各中学校长、主管教学干部、获奖教师代表、媒体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海淀区教委基教二科田圆老师(主持工作)主持。 



海淀区召开2024年中学教学工作会


田圆老师(主持工作)主持教学工作会

聚焦“坚持改革创新 促进中学教学工作系统性跃升”主题,会议分上午主场和下午分论坛两个单元。主场会议包括领导致辞、聘任与表彰、主旨报告、领导讲话等四部分内容;下午的分论坛分为课程、教学与评价三大版块。 

第一单元:主场会议

第一部分:领导致辞

海淀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武凯为大会致辞。武区长充分肯定海淀2024年教育工作成效,聚焦“内涵质量提升”,对标海淀区教育强区的目标要求,提出两大工作方向:

第一,思想认识层面。要深刻领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首都教育改革提出的“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的总体思路,落实《北京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精神,要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价值立场、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的实效。

第二,实践行动方面。海淀教育要脚踏实地,始终坚守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一是统筹各项改革措施,助力学校内涵发展;二是厚植创新人才培养沃土,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三是发挥集团办学的优势,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四是强化学校的主体作用,加大思政教育的力度; 五是发挥海淀区情优势,做强科学教育特色。 


武凯副区长致辞

第二部分:聘任与表彰

宣布2024-2025 学年度初、高中工作指导专家聘任情况

经区教委研究决定,继续成立2024-2025年学年度海淀区初高中工作指导专家组。会议宣布新一届初、高中专家组名单。北京市第十九中学高新桥、北京市师达中学魏燕文等19名同志分别成为初、高中工作指导专家组成员。 


吴谨副书记、唐建东副主任为初中工作指导专家颁发证书


杜荣贞书记、史怀远副书记为高中工作指导专家颁发证书

宣布海淀区第二批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名单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海淀区中学教学的重要工作,也是海淀区的重要改革项目。为进一步推进该项目工作,经过自主申报、专家评审、投票表决,本次推选北京市育英学校、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等8所中学成为第二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 


王攀副主任、武凯副区长、杜荣贞书记为基地校颁牌

为北京市“启航杯”获奖教师代表和北京市优秀课题负责人代表颁发证书

2024年的9月,在北京市第八届中小学新任教师启航杯教学风采展示活动中,海淀区有45人获一等奖,一等奖的获奖率达到了39.8%,高出全市18.8个百分点。与会领导为荣获一等奖的教师代表颁奖。 


赵霞副主任、申军红书记、姚守梅校长为获奖教师代表颁奖

2024年,海淀区中学共立项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7项,其中1项优先关注课题,1项重点关注课题。与会领导为市规划立项课题负责人颁发证书。 


吴颖惠院长、燕海霞副院长、赵欣副校长为获批立项的教师代表颁发证书

第三部分:主旨报告

本部分内容包括1个主题报告和1个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区教委副主任唐建东围绕“坚持改革创新 促进中学教学工作系统性跃升”作主题报告。报告从“回顾历程、总结成绩,溯本求源、提炼经验,把握形势、找准问题,改革创新、系统跃升”四个方面展开。

首先,从优质均衡发展和增值评价的角度分享海淀区中学教学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提炼成绩背后的经验及海淀教育工作的法宝。

随后,进行形势与问题分析。他认为海淀教育人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的内涵,自觉地与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明确海淀的责任担当,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以改革创新促进系统性跃升。

最后,唐主任阐释支撑总体规划的九项教学重点工作:一是深入推进五育并举、构建全面育人新生态;二是初中教学立足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推进提质增效;三是高中教学以集团课程创新实验,实现课程建设系统性跃升;四是深入推进拔尖人才基础培养,实现高质量人才建设系统性跃升;五是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支撑国家战略,打造海淀“科技教育”新品牌;六是推进考试评价改革,牢牢抓住教学质量生命线;七是全面推进数字化赋能;八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九是教研、科研全面创新,赋能师生发展。


唐建东副主任作主题报告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姚守梅以“素养导向 综合施策 系统跃升——2023-2024学年中学教学质量分析以及新学年的教学工作建议”为题作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报告分“教学工作相关背景与思考、教学质量分析、新学年中学教学工作建议”三个部分。 

首先,从教育强国建设赋予基础教育新的内涵、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新要求、海淀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的系统性跃升的现实需要出发,从优质与均衡、要素与结构、过程与结果、发展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等角度明确素养导向的教学质量分析观和分析维度。 

随后,运用详实的数据,包括海淀区2024年学业成绩、海淀进校2021-2023年开展的课程调研及课程实施方案评选的统计分析、第四届“京教杯”区级评审中的统计分析以及海淀进校教研员到各学校调研、听课的统计分析,明确海淀区教学的优势与提升空间。 

最后,从宏观、中观与微观角度分析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后,立足综合施策,从六个方面阐述教学工作建议:第一,办好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第二,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实现学校教育整体变革;第三,以教与学方式变革为支点,撬动课堂教学提质;第四,以评价为牵引,促进教育教学持续改进;第五,以队伍建设为本,实现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第六,勇于探索实践,数智赋能教育教学。 


姚守梅校长作分析报告

第四部分:领导讲话

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杜荣贞向市、区各级领导及与会人员对教学工作会的重视致谢,感谢各个学校的干部教师的辛苦付出,并对未来工作提出三点意见:

第一,建设教育强国,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价值取向,设计学科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程和学科思政研究与实践,实施阳光招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力。

第二,坚持五育并举,实现五育融合,构建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重点抓好体育、心理健康和师生自主成长三方面工作。

第三,要从课程体系建设的角度正确看待、落实市教委提出的“多渠道、新载体”的改革思路。


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杜荣贞讲话

中共北京市委教工委委员、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攀在讲话中首先表达市教委对海淀教学工作的重视,祝贺海淀区教育系统在教育综合改革中取得的诸多成绩,并提出三点指导意见:第一,深刻把握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要从显性与隐性目标出发,明确北京何为、海淀何为;要能回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培养的要求,特别把握重要的时间节点,交上满意答卷。第二,学习教育家精神,探索教师成长新路径,培养一批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第三,立足海淀,破解当前时代的命题,做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继续运用系统性思维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有更多生动的实践。 


中共北京市委教工委委员、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攀讲话


第二单元:分论坛

下午第二单元的会议分课程、教学、评价三个分论坛。来自海淀区各中学的校长、副校长、教学干部、教师、教研员共同呈现了13个精彩的专题发言。 

分论坛一:指向“多渠道、新载体”的课程建设探索 

分论坛一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陈颖主持,海淀区委教工委委员、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唐建东作论坛总结。聚焦市教委提出的“多渠道、新载体”的教育思路,5位发言人从学校与区域等不同层面交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课创计划中的课程建设思考与实践。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陈颖主持分论坛一 

专题发言1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关健围绕“课程驱动 科技赋能 面向未来 共育英才”分享理工附中在拔尖创新人才基地校建设中的探索与经验。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关健作专题发言

专题发言2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副校长刘丽以“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1+3’课程建设与实践”为题,分享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课程建设经验与成果。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副校长刘丽作专题发言

专题发言3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韩少国聚焦“超越语言,助力成长”分享北外附中“1+3”培养实验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韩少国作专题发言

专题发言4

海淀区教育党校干训工作部主任孙哲从教育领导力的视角交流了区域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职能、作用及实现策略。

海淀区教育党校干训工作部主任孙哲作专题发言

专题发言5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课程中心副主任刘丽丽分享了以特色课程群建设为切入点,协同推进普通高中课创计划的思考与实践经验。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课程中心副主任刘丽丽作专题发言

唐建东主任在点评中高度肯定5个专题发言,认为学校与区域都充分发挥了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和课创计划中的关键作用,形成具体的操作策略,有效发挥示范作用。最后,他从课程的顶层设计、课程细化实施与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建议。 


唐建东副主任作论坛总结


分论坛二:素养导向的教与学方式变革

分论坛二由海淀区教委基教二科副科长张妍主持,海淀区基教二科科长田圆作论坛总结。聚焦学生素养提升,4位发言人分享了促进教与学方式转变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并回应现场参会教师的提问。 


海淀区教委基教二科副科长张研主持分论坛二

专题发言1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秦蕾以“转变学习方式 厚植育人沃土”为题,系统介绍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素养提升,落实育人重任的思考、举措、实践与成效。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秦蕾作专题发言

专题发言2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化学教研员尹博远以“基于学科间的本质关联实现跨学科整合”为题,从实践中的问题谈起,借助案例呈现抓住学科间的本质关联实现跨学科整合的分析过程与操作策略。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化学教研员尹博远作专题发言

专题发言3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教科研主任明欣从教学活动与设计的新视角展示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赋能课堂教学的顶层设计、具体实践与组织策略。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教科研主任明欣作专题发言

专题发言4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崔琰以第四届“京教杯”海淀区中学参赛作品为例,围绕“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分享单元教学设计的理念认识与实施策略,并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改进对策。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崔琰作专题发言

田圆科长在总结中高度评价4位发言人在教与学方式转变方面的深入思考与创造性实践,激励全体与会人员继续抓住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落实学生主体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助力学生素养再提升。

分论坛三:以评价为牵引的持续教学改进

分论坛三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教研副主任赵岩主持,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顾问、原副校长陈燕作论坛总结。聚焦“以评价为牵引的持续教学改进”主题,4位发言人从区域、学校等不同层面,分享不同类型教学评价的实施理念与策略,并回应现场参会教师的提问。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教研副主任赵岩主持分论坛三

专题发言1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副校长柳琦以“数据支撑 评价牵引 教学改进的‘点线面体’”为题,展示学校基于证据的评价设计与实施,多维推进教学改进的探索与成效。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副校长柳琦作专题发言

专题发言2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内副校长黄群飞以“为学习的评价——基于学科作业设计的过程性评价探索与实践”为题,聚焦作业设计,呈现了以过程性评价促学习深度发生的思考与操作策略。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内副校长黄群飞作专题发言

专题发言3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价中心主任白雪以“聚焦综合素质提升 筑牢人才成长之基”为题,按照综合评价的必要性、综合评价评什么、综合评价的启示呈现以综合评价促进素养提升的问题、难点及实践策略。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价中心主任白雪作专题发言

专题发言4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评价中心副主任王梦以“增值评价促教学改进:方法、路径与思考”为题,呈现海淀区运用增值评价助推教学改进的发展历程、实践路径、问题与对策。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评价中心副主任王梦作专题发言

陈燕顾问在总结中积极肯定4位发言人聚焦“牵引”“持续”,认为以评价助推教学改进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效显著,提出未来在突破评价方法的多样与系统化方面再有新作为。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顾问、原副校长陈燕作论坛总结

本次教学工作会分享成果、梳理问题、明确方向、鼓舞干劲儿、擘画方略。大会的成功召开是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海淀区践行“行政主导、教研支撑、科研引领、区校一心、协同奋进”的生动例证。海淀进校将继续在区教工委、教委的领导下,助力海淀教育综合改革,与各学校一起服务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特色建设,擦亮海淀教育的金名片。


文:中教研

图:张烨 徐磊 张治

编辑:夏玲玉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