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0日中午,专题报告与闭幕式顺利进行,为此次盛会画上圆满的句号,为期一天半的会议共有3500余人次现场参会,4万余人线上观看直播。专题报告与闭幕式由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KY.COM党委书记申军红主持。
申军红秘书长主持
专 题 报 告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吕玉刚作题为“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题报告。
一、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六个方面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家精神,为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加快建成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大力弘扬、力学笃行教育家精神,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二、切实增强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能力
1.厚植教育情怀,涵养师德匠心。教师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应当为国家繁荣、民族复兴和社会福祉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2.革新教育观念,推动实践创新。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德育为先、全面培养、面向全体、知行合一的教育观念。3.涵养育人智慧,提升育人能力。教师要具有宽厚的学科知识结构,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积极创造教育家型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
1.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教师队伍治理体系。要统筹师德建设、学历提升、素质赋能、优化配置、激励机制等方面工作,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2.优化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快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坚持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的教师教育体系。3.强化教研支撑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持续优化教研体制机制,坚持科研、教研和培训一体化,促进教研活动的转型创新发展。4.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师潜力。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成长型思维习惯,最大限度地释放自身的专业潜能。
吕玉刚常务副会长作报告
闭 幕 式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罗滨带领大家重温大会精彩内容并作大会总结。
本届大会以“铸魂·强师: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为主题,是初专委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切实行动。一天半的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115位教育行政领导、高校专家、中小学校长、教研员及一线教师贡献智慧,既有主旨报告和专题报告的高位引领,也有12个论坛的深度研讨,规模大,容量大,站位高,深入实践,借鉴价值高。
大会亮点:1.育人为本,引领改革方向;2.回应需求,学术示范引领;3.视角多元,探索方法路径;4.协力聚智,多向赋能育人。
思考展望:1.弘扬教育家精神。校长、教师、教研员要对标政策文件要求,通过个体和团队行动实现教育教学变革。2.提升新时代教师素养。从“教学能力”转向“教书育人能力”提升,需要行政、教研、学校三位一体协同合作 3.发扬光大中国独特的教研制度。立足研究型实践,实现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的有效互动,将数据作为优化教学决策、改进教学方式的重要依据。
感谢:感谢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领导和初专委团队的大力支持! 感谢北京市海淀区委、区政府,海淀区教工委、区教委的全力支持与指导! 感谢115名领导、专家、学者和老师们的倾情分享! 感谢来自全国的老师和校长同行深度参与研讨交流! 感谢校长论坛的协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KY.COM附属实验学校,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的精心筹备! 感谢中国教研网提供的技术支持,感谢媒体朋友们的关注报道! 感谢初专委秘书处在前期做的大量工作,感谢为本次大会付出努力和贡献的所有工作人员!
罗滨理事长作大会总结
本次大会既是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第二十次学术年会,也是中国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持续发挥了学术引领作用,推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此次会议还是第二届海淀基础教育学术会议,充分展示了海淀区基础教育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的优秀经验。同时面向全国搭建了交流、分享、推广的学术平台,来自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围绕“铸魂·强师: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主题,进行了全面、多维、深入的交流互动,集思广益、共商共研。期待以此次学术盛会为契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添砖加瓦,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至此,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和第六届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海淀基础教育学术会议圆满成功,胜利闭幕!
文:常琨、陈晓月
统稿:常琨
图:张烨、徐磊、李响、翟金泉
编辑:夏玲玉、高琳、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