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集团成员校科学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校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提质,海淀进校教育集团立足学校校情、师情,依托中科院各科研院所资源,组织开展了为期5天的教师科学素养提升研修活动。集团40余位教师通过聆听科学家专题报告、走进实验室、动手实践等方式,走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以及中国地质大学等多个科研院所,深入科研一线,感受科学魅力。此次研修活动由海淀进校集团办公室和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实施。
方案解读
科学之光 感受科学家精神
6月28日-7月2日,老师们走进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大气物理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所以及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等,分别参观了各个院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普展厅以及史馆,回顾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历程,感受了科技创新的巨大力量,了解了各个院所的卓越成就,增长了科学视野和见识。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工作人员做矿物岩石等内容的讲解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的脚步》科普展厅
具有世界级科研装备的地球模拟实验室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大气物理所展厅和史馆
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展厅
科学之泉 启迪科学教育智慧
5天的行程中,老师们还聆听了来自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以及中国农科院的科学家们专题报告和经验分享。
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王体壮老师
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副研究员王体壮老师从科学的历史观、发展观、大局观以及角色观四个维度,分享了中国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和经验,当前科学发展的内部形势和外部挑战,以及作为科技工作者的担当。讲座不仅拓宽了老师们的科学视野,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教育的热情与使命感。
中国地质大学张绪教老师
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生导师张绪教教授的报告《如何让科普与科研比翼双飞》不仅让大家认识到了科普与科研相结合的重要性,还激发了他们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的热情,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探索科学的奥秘。
中科院计算机所刘垚圻老师
计算机所刘垚圻老师以《算力——未来引擎》为题,分享了计算机算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中的核心作用,并通过案例分享的形式介绍了算力的多种应用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以及虚拟现实等。
中科院生态研究所文志老师
在生态研究所,老师们听取了文志副研究员关于芒果种植的讲座。讲座以海南芒果生长环境作为背景,讲解了海南芒果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及其生活史、介绍了主要天敌的类群及生活史,讲述了不同景观环境下害虫和天敌的来源和分布、天敌控制害虫对产量的影响。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夏江江老师
大气物理所夏江江副研究员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从前端观测、数据处理、预报预测以及服务产品提供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人工智能对大气科学的影响。他表示,在大气科学中,大数据分析处理应用较早,除了传统的大数据建模预测天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开始采用AI对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天气模式的预测。
科学之钥 助力教学资源创新
为让老师们对科学教育有更深入的认识,丰富大家的教学资源和手段,研修还带领老师们进行科学实验的体验式学习活动。通过亲身动手的过程,老师们了解了蜜蜂的生活环境和蜂蜜的制作,体验了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分项赛的练习和应用,经历了龙卷风模型制作的实践过程,大大激发了老师们科学探究的热情。
老师们动手实践操作
为期五天的研修在紧张而充实的氛围中落下帷幕。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与实践,老师们提升了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更对科学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老师们纷纷表示将把所学所得带回课堂,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
学习心得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 申良纯:五天的学习,通过现场考察、专家讲座、实践操作等方式,近距离感受科研工作的魅力,打开我的视野,扩展了我的认知边界,更新了我的科学理念,同时也提升了我对多学科融合教育的认识。我意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们有了完备的科学知识、系统的科研方法、理性的科学思维、不掇的科研精神、浓厚的科学兴趣、持久的科学激情和融通的科学文化,才能更好的服务国家和社会。而在教学上,我也认识到科学教育需要多学科融合,对不同学科的认识,有助于提升孩子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海淀进校附属玉渊潭中学 董晓玲:在研修过程中,我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对科学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研修还通过实践活动,让我亲身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和乐趣。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更让我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与同行们的交流和讨论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启发。大家分享着各自的经验和见解,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激发了我更多的思考。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新的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和思维解决问题,弘扬科学精神,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活动,为推动科学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小学 崔杰:参加完研修之后,首先感觉老师应该从国家对于未来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出发,引导学生综合他各个学科所学和生活经验,主动地发现、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与同伴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获得成长。其次,从教育政策来看,10%课时的综合实践,需要做好各年级之间项目式学习或跨学科实践课程的体系衔接。统一目标,集体同向发力。最后,真实世界当中的问题,很难以单一学科所学去解决,更多时候要用运用到不同学科知识、技能才能破解。新学期,我会尽量地去引导和鼓励更多孩子迁移和创新,在综合解决问题中获得成长。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三小 张文俊:在亲眼目睹了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感受了科学研究者的奉献和敬业精神后,让我们对科学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研修还提供了很多实践机会。我们可以亲自进行实验操作,了解实验的过程和原理。这使我们对科学的理解更加深入,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总的来说,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我还要将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业务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精神和综合能力。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四小 马克义:五天的学习感受颇丰,作为一线教师,很少有机会走进各大科研院所近距离与专家教授互动,而且还能参与动手实践活动,尤其是自然灾害—龙卷风的讲解,不光有理论阐释龙卷风的形成原因,而且还有动手实践龙卷风模型制作,让我印象深刻,通俗易懂容易接受。研修活动安排的很合理,让我们了解到了很多学科的相关知识,比如蜜蜂的研究、计算算力算法、大气监测环境保护等等,总的来讲这次收获很多对我今后的科学教学很有帮助,希望这样的活动多组织一些。
文:王刘依
图:中科院院所老师
编辑:夏玲玉